近日,市政协举行“请你来协商”——“推动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题恳谈会。副市长梁海涛参加会议,市政协副主席顾雪荣主持会议并讲话。
市政协经科委汇报了课题调研情况。机器人是数字经济时代最具标志性的工具,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台州机器人产业“两区两基地”核心承载区,近年来,温岭把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进一步激发市场、企业、人才的活力。但我市机器人产业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整体基础较为薄弱,还未形成高端化、集成化、品牌化的竞争优势。
企业代表发言
浙江美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虞荣
江进一步规划机器人产业园区,推动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瞄准机器人减速器、空心杯电机、滚柱丝杠等核心回转类零件加工专机攻关,探索以车代磨、旋风铣等先进工艺。支持骨干企业提升超精密机床制造能力,实现产业链互动双赢。
台州昌泓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海燕
建议积极向高端化发展,鼓励整机企业加快向人形机器人领域探索,同时开展人形机器人专用加工装备及核心零部件的联合研发,并争取国家、省科技专项支持,从而提升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
浙江昌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江宏阳
加大我市机器人产业招商力度,在温岭经济开发区等具备条件的区域,完善设施配套,为项目引进和集聚打造优质平台。建立常态化产业知识培训机制,组织招商人员系统学习机器人技术、市场趋势及产业链构成。鼓励招商团队深入调研,与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建立联系,提升项目研判专业性和精准度。
台州市格特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兵波
建议加大资本投入,专项用于人形机器人电机研发。扩建高端实验室、采购专项测试设备,确保电机满足关节所需标准,填补本地零部件空白。组建专项研发团队,优化无框力矩电机适配人形机器人关节,攻坚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可靠高效的关节动力解决方案。
浙江巨跃齿轮有限公司机器人关节公司副总经理 杨金志
建议强化平台载体建设。例如,支持建设面向工业制造领域的机器人中试验证基地,重点围绕机器人工业制造应用场景建设,进行机器人专用加工装备、加工工艺及精密结构件的验证及小批量生产。
浙江三凯机电有限公司行政总监 薛云标
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完善产业生态机制。加快制订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推出更具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在产业空间、融资渠道、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对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企业的支持力度,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机器人特色产业集群。
部门回应
市委人才办
我们将建强创新平台,推动组建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和机器人研究中心,围绕整机、关键零部件及智能系统组织核心技术攻关,开展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的创新研究。同时,我们还将加大人才引育、流动共享,增强人工智能、计算机、光电信息、智能制造等专业的培养力度,培育本土应用型人才,并鼓励机器人企业创新人才引育方式,提高技术水平。
市经信局
我局将在产业培育上求突破,全面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培育头部企业,整合优质资源,提升生态主导力和综合竞争力。持续招引外部优质企业,绘制全市机器人产业链图谱,发挥机器人大型用户单位和骨干企业生态主导作用,招引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企业,完善温岭机器人产业链布局。
市科技局
我局将充分发挥好科技政策引导作用,重点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工作,在落实加计扣除和研发补助的基础上,发挥“科技计划项目”引导作用,支持企业技术攻关。同时,我们还将以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布局建设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研发、概念验证、中试平台,联合企业开展机器人专用加工装备、加工工艺及精密结构件的研发,搭建好机器人工业制造应用场景。
市财政局
我局将做好“财政+基金”文章,将机器人产业作为重点投资领域,集中支持一批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产业化项目。支持拓展机器人产业智能化应用场景,通过引导资源高效配置,在面上支持培育一批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的机器人产业集群,以此助推我市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温岭新城开发区
我们将优化资源配置,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支持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发展。积极对接人形机器人领域双创团队,引育孵化产业链项目,发展“机器人+”推广模式,优化要素配置水平,建立产业发展新生态,吸引“机器人+”上下游企业落地,营造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全力推进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市投资促进中心
我们将支持拓宽招商渠道,重点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集聚区域,聚焦头部目标企业,为后续招商工作提供清晰明确的方向指引。同时,我们也将落实好国家、浙江省最近出台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整合各方可用政策,打通机器人产业有关政策堵点,为企业提供可操作的指南,使相关政策落于实处、产生实效。
市领导发言
顾雪荣
机器人产业发展正值战略机遇期,市场潜力与发展空间巨大,能否把握十年关键周期,直接决定区域产业竞争位次。要锚定机遇、前瞻布局,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主动对接产业前沿,积极拥抱技术变革,系统谋划产业发展路径,确保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要强化联动、凝聚合力,进一步完善产业服务平台与政企沟通渠道,深化数控机床与机器人产业的协同创新,持续推动机器人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要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以协商意见落地为核心,用具体项目、实在数据检验工作成效,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见到真章。政协委员及相关企业家代表也要持续关注机器人产业发展动态,及时沟通反馈、建言献策,共同为温岭机器人产业发展破题出力。
梁海涛
当前,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塑造新质生产力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要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温岭“换道超车”的战略选择。充分发挥现有优势,通过“机器人+”赋能全产业,重塑温岭产业生态和核心竞争力。要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把政协“金点子”转化为产业发展进阶方向。重点在“本土培育”上持续加力,“强链补链”上精准招商,“平台赋能”上构建支撑,“场景驱动”上重点突破,“要素保障”上持续加力,以此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强化协同、狠抓落实,以各方合力共同推动我市机器人产业跨越式发展。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产业链发展协调机制,推动温岭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温岭制造业转型升级。
姚天/文
章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