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市政协举行“请你来协商”——“加快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五化’工程,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专题恳谈会。政协委员围绕主题,就设施农用地、基础服务、粮食收购、畜牧业发展、品牌农业建设等议题积极开展协商座谈,相关职能部门一一作出回应。市政协主席江金永、副市长赵梅英参加恳谈,市政协副主席杨丽萍主持。
农业服务平台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支撑。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农业服务平台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通过政策引导、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初步形成了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服务平台体系。目前,已经构建了农事、科技、质量安全、物流、初加工销售、绿色安全发展、信息、金融等服务平台,有效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效益,实现了农民增收。
然而,在基础服务、精准服务、保障服务、政府服务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为此,今年市政协将这一主题列为“请你来协商”课题,开展协商议政,助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
政协委员季伟和:目前,我市的农业品牌数字化呈现与传播大多局限于台州,尤其是温岭市域以内,以传统媒介、平台、当地官方媒介为主,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私域流量等优势资源上存在品牌展示与传播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品牌质量提升,以品牌创新促进品牌成长,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作用,制定品牌准入机制和品牌标准,抓紧制定温岭西甜瓜、温岭葡萄等产业的品牌标准体系;完善品牌管理体系,做好“浙岭农耕”“温岭海鲜”两个集体商标,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强化龙头带动,加强产业龙头培育和招商引资,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带动作用。
政协委员林建勇: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部分区域存在沟渠破损、淤堵严重、灌排能力下降等现象,后期维护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机耕道路配置尚显不足,农机和农艺配套发展机制有待加强;农业用水方式仍比较粗放,河道疏浚及淤泥处置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几轮机构改革,我市农业(含农经)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数不断减少,且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配置上极不合理。由于镇(街道)工作重心偏移,专业技术人员“招录不专业、在编不在岗、在岗不专职”情况极为普遍;在各农业生产主体,则表现为年龄偏大、教育水平整体偏低,严重影响农技推广的接受能力。
政协委员朱云花:按省里要求,猪肉自给率应达到35%~45%,我市每年的出栏量约为10万头,需求量为每年40万~45万头,比率非常低。建议重视项目重建、引进,提高生猪自给率;加强监督,解决好现有养殖公司环保等技术问题,譬如资源化利用猪粪、污水,改善土壤,增加肥力等。
政协委员李兴福:当前,电商发展迅速,水产品线上交易量递增,快递市场需求很大,各方对降低邮寄费用呼声很高。建议市政府出面,由市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接邮政、顺丰等快递公司,争取签订区域战略合作协议,降低快递费用。同时,建议加快礁山渔港经济区建设,即完善涉渔配套设施,提标扩容建设现代化渔业码头。在规划渔业码头时,尽早选择合适的地方建造深水码头,满足更多的渔船停靠需求,实现鱼货回归。
政协委员陈超:建议进一步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制度,在条件许可下,尽量满足农户需求。各镇(街道)要加强协调,妥善处置村集体设施用地出租出现的相关问题,坚决制止坐地起价现象,平稳解决租期延长等事宜,保障服务平台前期投资的利益。可适当选择国资平台的建设用地,租赁给服务平台,也可参照经济开发区企业入园相关政策,制定出台相关规定,供地给服务平台,优先用于预制菜等农产品初级加工。
政协委员陈恩光:今年开始运行新系统“浙江粮仓”,由于我市粮食收储公司硬件更新不足、人员老化严重,对信息化掌握不太熟练,再加上新系统运行还不稳定,收购时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建议制定粮食收购新运行体系应急方案,并实施多次模拟演练。针对谷外糙米率达标难、谷糙分离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市里要从政策上鼓励服务平台加大对谷糙分离机的投入,争取一次性入库,减少在粮库处理时间,降低卖粮成本。
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温岭农业品牌正处于提升期,全市已基本形成葡萄、西瓜等主导产业和果蔗、早熟梨、丝羽白毛乌骨鸡等特色产业区块。全市现有浙江名牌农产品2个、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浙江老字号2家。上半年,我局委托中国质量标准中心杭州分公司,制定温岭西瓜、温岭葡萄等产业的品牌标准体系,为后续品牌建设做准备。同时,加快完善《“浙岭农耕”区域公用品牌的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推进东部农业高质量发展,我局拟在滨海、箬横、松门和东部新区,选取西甜瓜、葡萄、特色蔬菜为主导产业,以农业“双强”推进、经营机制创新、产业融合提质为路径,率先构建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主导特色产业高质高效先行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目前,规划方案及创建申请均已上交。
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我市今年拟出台《渔业高质量发展扶持若干政策》,将对包括渔业科技创新赋能、水产品深加工、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八大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全产链扶持。前期,我局已会同相关单位,赴外地就预制菜、市场交易、电商销售等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学习和招商。下一步,我局将结合礁山渔港核心区建设,重点引进一批契合度高、成长性好的项目,引领全市水产行业跨越式发展。同时,我局将完善品牌准入机制,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实施子品牌培育工程,发展品牌渔业,提升温岭海鲜品牌形象。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合理选择设施农业用地位置。种植业设施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可以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需补划。新增建设的畜禽、水产养殖设施和破坏耕作层的种植业设施,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严格控制新增畜禽、水产养殖设施和破坏耕作层的种植业设施等农业设施用地使用一般耕地,确需使用的,按要求纳入县级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后,办理设施农业用地使用相关手续。
温岭邮政管理局:我市快递业规模在台州市域保持领先地位,但服务农渔产品的快递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农渔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的打通。建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由属地政府牵头,选择农渔产品相对集中区域,建设快递服务场所,引入多家快递品牌,并强化邮政公司国企政治担当,加强基础投入兜底服务;推进邮政公司与快递公司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突破农村物流配送瓶颈。
市人力社保局:近三年来,全市各镇(街道)共招录事业编制人员77人,其中农业专业人才仅1人。建议各镇(街道),尤其是农业重点镇(街道),在农技人才配备过程中,由主管部门限定最低人员配备数,方便在招录过程中进行设置,从而加强基层农技人才队伍建设。
市市场监管局:水产品方面,由“温岭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申请的温岭海鲜图形集体商标已在29类加工过的鱼产品及31类活的鱼类产品上分别注册成功。培育中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温岭沙蚕、温岭青蛤、温岭青蟹。农产品方面,由“温岭市名特优农产品行业协会”申请的“浙岭农耕”集体商标在31类新鲜的水果蔬菜上已注册成功。由其申请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温岭高橙”已在审查当中。培育当中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温岭西瓜、温岭西蓝花、温岭甜瓜。
市商务局:目前,我市共有4个粮食收购点,均实现机械化一站式收购,根据实际需求,提前落实重金属快速检测仪、水分快检仪及砻谷机、碾米机等机械设备74台,共落实输送设备、计量设备、检化验设备等一系列收购机械设备140余台,并提前进行调试和维修保养,确保收购期间能正常使用。同时,提前开展财务、检化验、“浙江粮仓”信息化等人员岗位培训,尤其是今年首次通过“浙江粮仓”信息化平台开展收购,我们提前进行粮食收购全流程模拟演练,并针对“浙江粮仓”信息化平台稳定性欠佳等问题,制定了人工收购应急预案。
市经信局:目前,我市还未出台水产品加工专项政策,因产业的规模和体量、从业人员数量都不大,出台专项产业扶持政策需进一步商讨。建议如果有好的预制菜项目,可以根据招商政策引进落实。
杨丽萍
随着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农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平台建设规划。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和协调功能,制定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构建新型科技服务模式,加强基层技术推广;要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选择适合的经营主体,扩大和增加经营性收益,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要支持农业品牌化发展。为保障平台用地、农业产业化、农业市场化提供服务,培育农业新型业态。
赵梅英
我市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通过精准施策,加快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五化”工程,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通过搭建现代农业发展平台、现代渔业发展平台、农渔业产业招引平台,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要建设优质服务平台,激发现代农业发展活力。构建现代化农事服务平台、优化“农业双强”服务平台、培育优质主体服务平台、建设风险防范服务平台,为农业发展注入活力;要打造变革重塑平台,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效。推动产业融合变革、特色发展变革、品牌提档变革、数字智慧变革和绿色生态变革。
江金永
我市是农业渔业大市,但很难谈得上是农业渔业强市。近几年,虽然以“吉园果蔬”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但农业现代化发展整体进度不快、势头不强。要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和完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引领,完善配套设施,重视渔业码头建设;要聚焦要素保障,加快现代农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一中心两园区”建设,强化农业渔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要素保障,加强农业渔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强化部门协作,形成“三农”工作合力。完善体制机制、考核体系,调整涉农政策。进一步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品牌化、特色化、融合化、数字化及生产经营高效化建设,在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取得先机。
文 |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 叶琳
图 |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 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