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松门镇召开“民生议事堂”——“聚焦渔船救生衣困境,筑牢渔船安全防线”专题协商恳谈会。松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潘永胜,市农水局分管科室负责人陈謇,台州市政协委员刘云彪,镇相关办线负责人,政协松门联络组委员,渔业公司代表,渔民代表等参加会议。松门镇党委委员、政协松门联络组组长王兴明主持会议。
前期,松门镇党委委员王兴明带队多次实地走访多家救生衣生产企业和渔业公司,深入了解不同群体对新式救生衣的看法和使用体验,以及救生衣未来发展前景,汇聚调研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形成调研报告。
会上,王兴明代表政协松门联络组介绍了前期调研有关情况,并宣读《聚焦渔船救生衣困境,筑牢渔船安全防线》的调研报告。随后,与会人员纷纷围绕协商主题深入交流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政协委员 李兴福
救生衣的穿戴要根据作业类型进行区别对待,像流刺网船,放网时渔民一不小心,很容易脚被网具缠住拖入海里,这个时候,临水作业人员必须要穿上救生衣。另外,可以效仿高空作业要求,要求临水作业人员必须系好保险带。
政协委员 刘云彪
研发新型救生衣,应采用轻薄、透气、耐磨且具有良好浮力的新型材料,减少救生衣重量和体积,降低对渔民作业的束缚。
政协委员 王麒浩
优化救生衣的剪裁与结构设计,使其更贴合人体工程学,减少皮肤摩擦,提高穿着舒适度,尤其要解决夏季作业时的闷热与刺激问题,从根本上提升渔民穿着意愿。
政协委员 张娜伟
需要给救生衣加上定位功能,确保救生衣在任何海域都能实时、准确地发送位置信息,且具备自动报警功能,当检测到救生衣处于落水状态时,立即向附近船只及岸基救援中心发送求救信号。
市农水局分管科室负责人 政协委员 陈謇
要明确规定各类渔船必须配备的救生衣类型、数量、适用场景等,确保每艘渔船的救生衣配备既能满足实际需求,又不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对于穿着要求,要区分临水作业与非临水作业场景,制定差异化、可操作的分时段、分岗位的穿着规范,增强法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渔业公司代表
建议设立专项补贴资金,对渔民购买符合标准的救生衣给予补贴。对于普通救生衣,可按一定比例补贴购买费用;对于功能先进的新型救生衣,补贴力度可适当加大,以降低渔民的实际采购成本。
渔民代表
渔民不愿意穿救生衣是因为夏天天气热不透气,外加长时间作业容易磨破腋下皮肤,建议在抖鱼作业的时候不穿救生衣,网具入海的时候,必须要穿上。
潘永胜指出,此次活动前期,松门镇委员联络组深入调研,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报告剖析全面,案例数据丰富,建议务实落地、思路清晰,有一定创新性和较强可行性。下阶段请大家继续做好三点:
一是认识并重视渔业安全工作
渔船救生衣的困境,并不单纯是一个简单的安全装备问题,更是一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推动优化救生衣产品设计,既能保障作业安全,也能进一步提高渔民生产的便利度和效率。解决“小救生衣”背后的“大治理”课题,正是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创安”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二是多管齐下解决穿救生衣
织密“责任网”,解决“有衣不穿”的问题,要科学定标分类施策,刚柔并济强化监管。把牢“质量关”,解决“穿而无用”的问题,要革新装备舒适度,强化技术可靠度。打好“组合拳”,解决“穿不起衣”的问题,要健全补贴机制,激活产业动能。
三是委员履职,要积极领题,以小切口,体现大安全,保障大民生
希望各位委员们能够继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和反映民意。会后能通过提交提案、撰写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持续建言献策,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也要注重推动构建全周期闭环履职机制,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
温岭海韵松门
供稿丨统战办
编辑丨戴静娴
校对丨吴润东 叶勤娴 骆灵芝
审核丨王兴明 郑 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