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商圈新动能 构筑消费引力场

发布日期:2025-2-18 13:52:21 来源:市政协办 


市政协妇联界  中国民主同盟温岭市支部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温岭市支部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商圈是城市消费的承载,牵系着市民对城市的归属。近年来,我市围绕“两城两湖”总体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现代商圈+传统商圈+特色街区”的商业网点布局,银泰百货年客流量超1500万人次,稳居台州百货商场第一位,已成为县域商业标杆;西溪、锦园、东辉等3个社区便民生活圈入选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西溪社区入选首批省级便民生活圈典型案例;承载“老城记忆”的老粮仓·汽船埠头改造项目已初见成效。但是也应该看到,对比高质量发展效能、高能级城市建设和高品质生活水平的要求,我市城市商圈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

一、当前我市商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商圈首位度不高。一是同质化发展。全市现有大型商业综合体、综合商业广场17个,在有效丰富市民消费选择,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也存在经营业态雷同、运营质量不佳等问题。如银泰城、宝龙、万达等大型商业综合体以“百货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业态为主,品牌重叠度较高,不能满足消费者阶梯化、多元化的需求。二是扎堆式布局。我市商业设施经营面积与人口比例达到0.85,但部分商业设施辐射半径重叠严重,如乐慧城与银泰城、CC广场的距离较近,势必造成前期招商压力及后期供给过剩。三是引领力不足。商圈在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和首店经济的能力有待加强,银泰城招引的首店90%为台州首店,对市外客群的吸引力较弱,属于典型的县(市)级商圈。

(二)传统商圈获得感不足。一是基础设施陈旧。如老城商圈的购物中心片区,曾是主城区的重要地标,但随着城市发展中心转移,且街景立面“形象气质”不佳,难以满足商业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优化调整需要。二是营销手段落后。老城商圈、九龙商圈主要以中低端大卖场、小商铺作为主业态,引流能力弱,部分区块甚至出现了“有场无商、有场无业”的景象。三是消费客群单一。由于缺乏新商业元素、夜经济集聚程度不高,传统商圈的客群年龄段50岁以上占比最高,且以定向购买为主,总体客流较少,客单价下降幅度呈加速趋势。

(三)特色街区辨识度不强。一是“烟火味”消散。城市烟火气,最浓是老街。随着城市更新改造,老城区的贪吃街、女人街、牛轭街等最具“烟火味”的特色老街、老店正逐渐消失,老街承载的城市历史和人文记忆随之淡化。二是“特色味”缺失。相较台州市内的紫阳街、葭沚老街、赭溪老街,我市缺乏主题化的特色街区,导致街区的风格和特色不突出,依附于此的老字号品牌及产品影响力也未能有效传承发扬。三是“文化味”淡薄。温岭老街不乏明、清、民国时期的特色老建筑,文化底蕴丰厚,但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和商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未被充分挖掘,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模式尚未成熟。

二、我市商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释放现代商圈“出圈”效应,让“品质消费”遍享城区。一是精准规划差异化路径。实施“1+2+X”城区3级商业中心体系建设,高标准做好环九龙湖城市中心核心商圈建设的谋篇布局,以环银泰和环神童门商圈为支撑打造具有标杆引领性的核心地标品质商圈;高水平推进区域级商圈的有机更新,依托老城商圈、环五龙山商圈改造提升,进一步吸引客流并延长消费链条,以供给创新满足消费需求;高要求实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行动,实现社区商业高质量全覆盖。二是精致打磨时尚化项目。持续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依托银泰城、恒隆商业街、文化中心、文体中心等项目,构建以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为引领的最年轻、最时尚、最活跃的商业生态,发展首发经济、品牌经济,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性的“商圈+展会”“商圈+文旅”“商圈+体育”联动项目。三是精心创建智慧化商圈。以九龙汇省级示范智慧商圈创建为抓手,实施商圈智慧化提升改造工程,推进商圈智慧商务、智慧设施、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环境、智慧管理等应用场景创新,联动商圈与商业企业、消费终端、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信息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进一步丰富提升商圈消费层级。

(二)实现传统商圈“破圈”发展,让“便民消费”不出片区。一是更新沉浸式场景。优化传统商圈存量区域空间,把提升商圈形象纳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治理工作一体谋划、统筹推进。打破固化的“盒子商业”思维,将空间更新与消费体验有机融合,实现商业内容的迭代升级。二是创新多元化营销。遵循“好吃好玩好逛”的消费原则,以打造人设IP、活动IP、地标IP、潮玩IP等树立独特营销符号,明确商圈特色属性。如购物中心片区可依托CC广场聚焦青年客群的社交化、圈层化消费需求,引入首店集合、网红流量品牌、现象级品牌等前沿新商业;乐慧城可侧重于亲子游乐业态,缩减传统商业比例,利用户外场景打造自然生态商业空间,提供亲子消费、便民消费、特色餐饮等产品。三是焕新夜经济活力。打造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提升商圈灯光景观,丰富夜间活动,可在九龙片区升级打造“24小时活力商圈”,九龙商业街改造提档夜经济示范街,不仅局限于餐饮业态,鼓励发展夜间文旅演艺、24小时书店、夜间健身等新兴业态,构建层次多、形象美、品质高、引力强、效益好的夜经济品牌系列。

(三)提升特色街区“融圈”动能,让“情绪消费”更有价值。一是精修街区“城脉”。温岭老城因山水泉溪而生,因人文烟火而兴,在改造过程中要以“空间修复+功能更新”的方式实现街区功能转型和活化利用。如汽船埠头老粮仓区块,在保留区块内原建筑风味的基础上,融入新国风、新古典等设计元素,将传统建筑活化成为现代多元的艺术展示空间。二是传承老字号“商脉”。坊下街、小南门周边不乏承载温岭人记忆与情感的老字号品牌,要推动老字号品牌年轻时尚化改造,坚守品质、创新品相、提升品位,以老街区为载体,让老字号与老街区的独特风貌相融合,重焕新生。三是激活乡愁“文脉”。对于商业街区来说,令人愉悦的文化氛围往往植根于地方文化特色,可借鉴广州永庆坊的荔湾城市记忆馆,打造一处独属温岭的记忆馆,既可让人们记住乡愁,也可增加街区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配合周边老城记忆活态展示街区、慢生活美食体验街区、非遗商行聚集街区等,营造“热辣滚烫”的老城新业态。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党派)

陈彬洒 温岭市商务局商贸发展科科长        妇联界(民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