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下午,市政协举行“请你来协商”——“激发体育消费活力,推进体育产业发展”专题恳谈会。政协委员、界别群众代表围绕主题积极开展协商座谈,相关职能部门一一作出回应。市政协主席江金永,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钊参加恳谈,市政协副主席颜惠珍主持。
目前,我市体育产业发展呈现出以健身服务、体育竞赛及表演、体育用品制造销售、体育彩票为主的产业格局,涉及国民经济11大类37个行业,贯穿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2023年,我市体育产业总产出84.11亿元,增加值29.97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22%;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速达38.5%,远高于同期GDP增速。体育产业对我市高质量发展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贡献日渐突出。
政协委员、界别群众代表发言
政协委员陈华明:要深入分析我市的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充分挖掘我市山川、河海、港湾、沙滩等特色资源,在主城区、滨海新城、隘顽湾、乐清湾、环方山等区域,因地制宜、高起点规划布局一批体育产业重点项目,着力打造“山海运动之城、青春活力之都”。
群众代表包际友:可参考大城市新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建设满足我市体育事业发展需求的场馆。同时,引进国内外知名体育综合体运营商,依托其领先的“体育+”技术和出色的运营管理能力,为温岭体育产业注入新能量。
群众代表李勇:设立预付款监管账户的同时,也可以引进金融帮扶政策,有助于企业壮大发展。建议政府提供政策性倾向帮扶,比如体育消费券的定向发放,设立健身体育产业帮扶基金等。
群众代表陈立勇:赛事审批要及时,做到早协调统筹,理顺各环节。政府不仅要成功举办赛事,同时也要对赛事品牌进行有意识的培育和保护,注重开发周边活动或周边产品来丰富品牌。要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加强赛道维护。
政协委员赵志昂:鼓励企业注重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创新;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走品牌化路线,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来锁定目标客户,同时发动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国际赛事赞助和合作,增加品牌曝光度;号召企业加强智能化生产线作业,加强培训,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群众代表王爽:体旅项目想保持竞争力,需要更新迭代项目,但景区经营有一定的资金压力,希望在税务、政策补贴方面给予支持。
部门回应
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推动运动装备等体育制造业建圈强链。挖掘我市自然、人文、产业资源,将休闲健身产业发展融入“两城两湖”城市发展格局。挖掘公园、桥下、厂房、河海、山地等空间资源,加快体育新基建建设,打造体育运动新空间,推动体育新业态发展。今年,城区碗头山公园、箬横镇体育综合体等重点工程将开工建设,全市基层将建成各类体育场地56个。
市发改局:下阶段,我局将跟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一起做好服务业引导政策的研究工作,充分吸收意见和建议,围绕体育产业主题,进一步细化和优化相关条款。
市教育局:截至目前,我市建成国家级体育特色学校17所(足球11所、篮球3所、排球3所)、省级16所。2023年建设完善了新一批的体育基地学校,今年命名30家“温岭市青少年业余训练体育学校”。我局将积极开展“英武少年”行动,推动温岭体育事业的发展。
市财政局:2024年,我局安排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和下属少体校预算资金3543万元。其中,项目支出1996万元:安排体育产业经费75万元,安排公益性体育事业经费1921万元。
市自规局:我局将会同主管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和镇(街道),编制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作为今后体育设施空间管控和项目审批的依据。
市住建局:针对体育产业发展,我局主要是结合城市公园建设、城市绿道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城市有机更新等,加强群众性的基础体育设施建设。
市商务局:今年,预付卡消费监管列入人大“三问一评”工作。我局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平安体检”,实现安全风险闭环管控;健全联合执法机制,推动案件治理流程内外贯通;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推动责任约束体系构建。
市文广旅体局:要实现群众体育惠民先行,高起点谋划推进主城区、滨海新城、隘顽湾等重点建设项目。要实现竞技体育出彩先行,提高安全办赛、规范化办赛水平。要实现体育消费活力先行,深化文体旅融合,积极培育我市体育新场景,促进体育新消费。
市交旅集团:文旅体产业的发展,需要出台专项规划来作依据支撑;要给予一些有力的政策支撑,特别是用地政策;要充分结合温岭资源禀赋、群众需求以及市场配置来对接项目;借鉴各地先进经验,进行专题专项的梳理与吸收。
市领导发言
江金永,
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是新兴产业,是绿色产业。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于体育爱好和健康生活的需求日益升级。
要着眼未来,准确把握体育经济的“朝阳属性”。充分认识体育消费的牵引作用、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以及政协对体育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
要提质增效,加快推进体育产业“出圈出彩”。促进产业提能升级,做好产业融合文章,引导产业规范发展。
要挖潜扩容,全面促进体育消费“热气腾腾”。打响高品质赛事品牌,迎合体育消费新趋势,构建全龄化体育消费格局,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体育产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张钊,
随着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需求不断提升,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潜力巨大。
要加强规划引领。根据本地发展实际,制定单独的、指导性强的、可操作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城镇化发展,将体育产业规划落地落实;结合温岭的资源优势,规划完善体育产业业态结构。
要明确发展重点。推动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体育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产业融合向纵深发展。
要加大保障力度。做好土地资金要素支撑保障;完善细化体育产业扶持政策;完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政策。
颜惠珍,
要做足融合文章,在优化业态上进一步突破。利用好温岭山海资源,做足体育+的文章,深化体旅、体医、体教、体科等融合发展。
要做亮品牌文章,在优化赛事经济上进一步突破。把发展赛事经济作为重点,打造与温岭城市地位和形象相契合的体育赛事体系。
要做好培育文章,在优化产业结构上进一步突破。做强体育本体产业,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进一步增强全民健身意识,扩大体育人口,引导大众体育消费。
记者 叶琳/文 章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