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城东街道委员联络组
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是在基本政务服务基础上,根据企业、产业需求,整合政府、社会、市场资源,通过集成提供人才、金融、科创等前端服务,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全方位需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企业为中心,通过制度创新和数字赋能,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实现了“最多跑一次”。但随着企业、群众对政务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的政务服务模式还停留在服务一个对象、办理一件事的层面,亟需尽快推动政务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化迭代升级,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存在问题
(一)涉企政务服务“集成性”不够。虽然我市已于2023年11月份启动运行了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但目前仍处于“形”到而“神”不到的阶段。一方面,未赋予企服中心独立的机构编制,未明确企服中心的领导层级,仅在市行政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导致企服中心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小马拉大车”问题。另一方面,八大增值服务之间的联动协调机制尚不健全,部门壁垒仍未完全打通,涉企八大增值服务还存在“你办你的,我办我的”现象。八大增值服务窗口以“受理代办”为主,牵头部门对本增值领域内跨部门业务还不够熟悉,服务专员能力参差不齐,也不具备统筹调配板块资源的权限和能力,导致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无法充分发挥作为党委政府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中台枢纽作用。
(二)涉企政务服务“精准性”不高。一是企业难以精准掌握政策信息。虽然经信部门“政策计算器”平台已集成各部门涉企政策,企业能够通过平台搜索查找自身急需的政策文件,但由于涉企政策覆盖面广、时间纵深长,不仅多部门出台过相关政策,且单个部门不同科室、不同时间均制定过诸多政策,导致企业普遍反映无法在海量政策中找到有效信息,特别是小微企业,缺乏相关人才和办理经验,难以有效比对、分析、兑现政策。“政策计算器”平台缺少精准推送、企业互动功能。二是政府难以精准掌握企业诉求。一方面,政务服务部门通过各自渠道收集企业诉求后,仍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未通过“一个口子”形成统一归集、统一交办,导致无法统筹制定企业全生命周期和产业全链条一体化助企服务方案。另一方面,企业对涉企服务事项流程不了解,难以精准梳理并反映自身诉求。
(三)涉企政务服务“个性化”不强。现行政务服务主要以基本的行政审批为主,针对企业和群众多元化需求的增值服务还不多,如企业在员工社会保障、人才子女就学等方面的需求较少涉及。政府部门比较重视规上企业的诉求,对规下企业的诉求缺少主动了解,多元服务的制度化水平不高。缺少差异化、个性化服务,不能满足企业“要什么,给什么”的需求。比如,业务涉及面广的大型企业更需要专业的政策顾问、法律顾问来帮助解读政策;紧急项目或突发事件更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加急审批服务;新兴产业或创新型企业更需要政府部门提供扶持政策。
二、有关建议
(一)整合涉企服务资源,用好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形神兼备”的“线下一中心,线上一平台”企业综合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全流程服务。一是优化线下综合服务中心机构设置。建议赋予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独立的机构编制,明确与职责定位相匹配的机构规格,并建强领导班子和人员队伍。如因机构编制数量限制无法单列,建议在保持与行政服务中心合署办公的基础上,配备强有力的专职副主任,确保企服中心真正实体化运转,发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中台枢纽作用。探索建立企服中心和社会治理中心的协调联动机制,避免涉企问题多头交办,提高办事效能。二是自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鉴于“浙里办”企业综合服务专区为基础性系统,所提供的涉企服务与企业需求有较大差距,建议依托“浙里办”建设企业综合服务子系统,并根据我市产业结构和企业特点打造服务模块。通过企业综合服务线上平台,实现“一处申报、统一交办、集中评价”。同时,探索“企业码”的多场景应用功能,基本实现“企业码”的“一码通行、一码通展、一码通办、一码通达”。
(二)优化涉企服务清单,搭建企业政策兑现高速通道。一是聚焦实际需要,满足企业“真诉求”。突出实用管用导向,梳理完善涉企服务事项清单,为企业提供量身打造的服务套餐。现阶段服务事项要紧盯高频事项、核心业务,真正做到清单上有的项目,企服中心都能服务。同时,按照“边使用边完善”“先聚焦后拓展”的原则,向企业全生命周期和产业全链条的所有共性、个性需求拓展,并充分撬动政府、社会、市场三侧资源,共同保障助企政策落实落地。二是做到双向发力,避免政策“睡大觉”。进一步优化经信部门“政策计算器”平台的企业标签和政策标签,与财政部门的“政企通”实现无缝衔接,增加精准推送、企业互动功能,根据企业现实需求及时推送相匹配的涉企政策,实现企业在线咨询服务,推动“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同时,组织专业队伍在各个领域开展政策宣讲,大力宣传推广“民营经济32条”等涉企政策,整合出规范清晰的涉企补助补贴等政策体系并及时动态调整,为企业搭建知情明政的高速通道。
(三)制定“一类事”目录,完善“一类事”服务质量评估机制。根据企业需求,在延伸拓展基本政务服务“一件事”基础上,叠加关联度高的增值服务事项,打造“一类事”为企服务新场景。一是高精度制定“一类事”目录。在省级、台州市级指导目录中的“一类事”基础上,优先围绕泵与电机、机床工具等优势产业和汽摩配件、服装鞋帽等特色产业谋划“一类事”目录,集成增值服务。二是高标准落实“一类事”评估标准。制定温岭市级“一类事”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涵盖时效性、准确性、便捷性、满意度等内容,科学合理设定指标权重。组建专业、高效的评估团队,定期评估“一类事”服务质量,推进政务服务部门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优化助企措施,形成工作闭环。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党派)
龙 玺 台州温岭市千禧梵义剪志愿服务社理事长 社保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