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改造 促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1-28 14:55:10 来源:市政协办 

市政协侨联界  九三学社温岭市支社

 

为提升我市工业用地配置效率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快低效工业用地全域治理,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全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要求,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的若干意见》,对高质量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整治、重新办理供地手续流程、整治土地出让计提和园区整治“标准地”验收等各方面政策作了进一步优化。2023年,全市共实施老旧工业点改造项目103个,截11月底,已开工建设项目37个,竣工投产项目9个,建成厂房面积21.1万平方米,完成太平、泽国、大溪、新河等地老旧工业区块共计1172.9亩土地建筑物拆除,取得明显成效。当前,在具体工作推进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引起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我市低效工业用地改造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压力较大。从征收补偿来看,政府对具有合法用地的企业实行征收拆迁,常规做法是按照现行市场价值对企业房地进行评估,开展后续补偿安置,部分进行异地复建,部分以工业地产建筑安置,并支付地上建筑物补偿、搬迁安置等费用,改造成本高。从投入产出来看,在拆后重新规划建设过程中,政府要承担企业拆迁安置、地上建筑物补偿、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土地和房屋征收等相关费用,但是绝大部分项目存在“支付多、回收少”的问题,造成政府财政压力过大,镇难以承受,部分镇甚至无法解决启动资金问题。

(二)征迁进度缓慢部分企业主观意愿不强、配合度不高,在征迁过程中往往追求利益最大化,提出较标准更高的要求,政府缺乏有效强制措施,导致难以顺利签约,影响改造进度。另一方面,受订单减少、利润下滑等不利因素影响,企业零地技改、数字化改造投资主动性大大减弱,项目推进较慢或暂缓。

(三)方案确定较难。工业用地连片整治难,除违法用地拆除重建相对简单之外,多数工业区内情况复杂,如合法用地与违法用地并存,合法用地再分国有划拨、出让和集体使用。如大溪大明机电区块涉及集体、国有划拨等土地性质,登证主体有个体、企业等,单宗地块均在2亩左右。又如在改造方案确定过程中,涉及到土地征收、地块合并改造、总平合理布局、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需平衡好村委会、农户、企业、政府之间的利益,协调处置难度大。

(四)力度仍需加大。依托2021“亩均论英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结果所筛选出的538家低效企业纳入整治清单,总用地面积6439.2亩。截至2023年11月底,累计整治销号467家,完成率86.8%;尚有71 家企业未实现销号,用地面积785.2亩,该类企业土地面积小、亩均税收,地块位置分散,利用难度大,企业经营规模小,自身发展能力不足,难以提升亩均产能,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提升力度还显缺乏,仍需进一步深化工作、全力推进。

二、我市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提升的若干建议

(一)加强统筹管理,提升改造效率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加强低效工业用地改造工作高位统筹,明确牵头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协同推进,加大督查力度,实行工作进度月报、工作成果季通报制度,营造浓厚工作氛围。二要强化规划引领。坚持将老旧工业区改造与美丽温岭建设、零地技改项目、城中村改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统筹起来,科学合理地编制老旧工业区块改造提升规划,灵活设置产权年限。要基于我市十大重点产业链发展方向,坚持“产业比高低、亩产论英雄、集约促转型”的用地理念,尽可能让老旧工业区在改造后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形态提升。三要强化计划管理。对明确改造的老旧工业点,在精准摸排的基础上,按照每个工业点的不同情况,从改造方案拟定、原有建筑拆除、土建工程报批、开工竣工投产等不同环节,列出详尽工作计划清单。加强对已列入2023年改造任务且已启动项目的督促指导,帮助镇街破解难题,推动改造工作加快实施。

(二)强化政策引导,激发企业意愿。学习临海、萧山等地经验,环保、消防等相关部门要有效加强老旧工业点企业整治,通过安全生产检查、绩效考评等手段引导企业自我改造提升。可将全市所有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工业企业纳入“亩均效益”综合评价,突出倒逼导向,强化差别化机制,做好“腾笼换鸟”后半篇文章。鼓励企业重新办理供地手续,鼓励厂房全部拆除重建的“零地”技改企业和“联合改造”项目重新办理供地手续,以便通过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换取奖励指标,并将换取的指标全额返还至镇街、开发区

(三)创新改造方式,推进连片整治。一要以宗地为对象推进低效企业整治推动由单家企业为单位的整治向连片、区域性低效工业区块整治转变,探索实施政府主导改造、企业自主改造、社会资本参与的土地连片有机更新模式。把需要改造的工业企业纳入市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数据库,选定低效企业占比多的地块作为连片改造重点区域。借鉴临海、萧山低效工业用地连片改造提升方法,明确政府主导联合、企业自主联合以及企业单独实施等三类改造模式,选取试点区块,以点带面逐步推进。要加强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配套建设研发办公、污水处理、住宿餐饮、仓储物流等场所和设施,有效提供资本、人才、技术、政策、信息化等公共服务。优化低效工业用地停车位设置、简化低效园区整治项目“标准地”验收手续。加强对入园企业的厂房改造、转让、转租等行为的监管,并创造条件为“腾笼换鸟”区块的企业提供临时过渡空间。

(四)严格入园标准,实现提质增效。从产业布局、亩均产出效益的需求角度出发,按照“一个园区一个特色”的要求,明确改造提升后的工业区及小微企业园准入条件,设定产业类型、企业规模、投资强度、亩产效益、技术创新、信用记录、安全生产、环保能耗等门槛,围绕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及上下游进行招商引资,防止新的“低小散”聚集,不断积蓄发展后劲,增强发展动力,为工业强市向2000亿奋进提供坚实基础。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党派)

毛仙君  莫斯科M+D有限公司董事长              侨联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