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 赋能温岭经济发展新优势

发布日期:2024-1-28 14:42:41 来源:市政协办 

市政协科技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对新时代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了“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更高要求。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集聚创新人才、推动产学研融合、实施技术研究攻关、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能够高效统筹生产、教育、科研等各类优势资源,协调上、中、下游的创新链关键环节,促进核心、基础、共性技术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提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近年来,我市聚焦机床装备、泵与电机等支柱产业,引进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院所,出台了产学研补助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在推进产业创新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与我市两城两湖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产学研平台数量少能级不高。我市机床工具、泵与电机等产业经济体量较大,但尚未建成与之匹配的重大科创平台;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不尽人意,我市建有的研发中心、研究院、实验室等科研机构规模小、能级低,截至目前,建有各类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只有100多家,仅为海宁的一半左右,尤其是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仍是空白,推动和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有所缺失。

二是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不够紧密,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我市通过政策补助和引进技术转移中心等方式支持企校产学研合作,但企业往往更倾向“短平快”的合作项目,缺乏高技术的重大合作项目,对企业乃至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比较有限。政府主导建设的创新平台与企业研发机构之间,以点对点短期合作居多,合作周期偏短,一般为需要短时间内解决的具体技术问题;合作层次偏低,合作项目一般为解决常规技术问题,提出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和卡脖子的技术合作课题少,面向产业链整体提升的主动布局合作项目偏少。

三是产学研合作转化成果不明显。近年来在我市设立的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等科创服务机构,其核心研发团队没有引到市内,也缺乏必要的研究和试验条件,独立研发和自我造血能力不强,在为企业开展供需对接、创新服务、解决共性难题等方面的作用不够突出。部分产学研合作项目与我市产业协同不足、与企业融合不深,存在技术攻关组织能力弱、技术攻关周期长、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

我市大力推进创新制胜打造“两城两湖”科创发展新格局,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关键之举为此,建议如下:

布局创新链,创建高能级产学研平台。一是建立产业创新智库前瞻性分析研究产业链的技术和商业发展趋势,以成为全球行业领先和专精特新为目标,面向未来产业布局创新链,制定中长期创新链发展规划。二是布局智能科技创新平台针对机床工具、泵与电机、汽摩配等行业共性技术创新需求,大力引进专用芯片、控制器、人工智能等专家团队,引领传统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推进数字经济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三是建强高能级产学研平台大力引进培育高水平研发机构,紧扣十大重点产业链研发需求,按照“一链一平台”要求,建设一批新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深化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江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合作,建设智能科技、泵与电机、激光智能装备、汽摩配件等产业高能级产学研平台。探索创新浙江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发展模式,建成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吸引领军型创新人才、策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世界一流水平的重大技术创新平台。

做强创新链,提升产学研合作层次。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力推动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做强研发团队和技术创新实验室,出台强有力举措和评价体系推进企业从制造型向创新型转变二是精准引进高校科研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策源地,重点引进国际国内相关领域顶尖学科和专家教授团队,以颠覆性创新和深度创新为目标,与产业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建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成果产业化等全流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三是优化产学研合作评价机制政府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制定者和重要引导推动力量,依据创新性和成果产业化成效,建立多层次科学的产学研合作评价体系,依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引导企业开展高层次产学研合作从根本上解决传统产业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话语权等问题。

激活创新链,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一是系统构建“六链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集成政策链人才链教育链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激活创新链的全周期全要素,创新县域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新生态。二是突破人才引育瓶颈以创办新型大学为目标创新温岭学院办学模式,聚焦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引进国内外高水平教授团队和研究生,推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建立“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柔性引才新机制解放思想改变认知,在创新链相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周边建立飞地产学研平台,精准招引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三是做强创新基金和产业基金发挥温岭民营资本优势,做大低息长期性创新基金,做活产业基金,为企业研发能力建设、产学研合作项目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持。

完善保障机制,打造全产业链创新生态。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工作专班,以产业前沿性和高端化为目标,统筹做好未来产业链规划和创新链布局,指导产业引进和产学研合作机构引进。二是营造良好环境。“两城两湖”建设为契机,突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在建筑空间规划中重点考虑实验室、中试基地、高层次人才办公室等需求。三是优化制度设计充分考虑创新的不确定和风险,建立允许失败的容错机制,支持和保护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入产业创新质量工程,建立项目前期质量策划、过程质量管控和持续改进机制进一步加强项目全过程全流程质量管理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党派)

潘柏松  浙江工业大学温岭研究院院长             科技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