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关于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议”重点提案暨青年发展专题类提案办理协商会召开。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郦森迪,市政协副主席颜正荣出席会议。
重点提案领衔人——特邀界一组委员潘丹介绍了提案背景、调研情况和提案内容。滨海镇委员联络组委员朱高洋、农业界委员陈超、文艺界委员黄鑫波、青联界委员应君晓、共青团界委员钟思远分别围绕城市环境打造、青年企业家培育、大学生群体服务、青年公寓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
潘丹
我市自2022年6月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县域试点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客观数据反映出我市对于青年人群的吸引力不强,青年人口占比偏低且呈现外流趋势。建议展现城市青春友好风貌,提升青年“流量”;搭建青年创业创新平台,用好青年“力量”;优化城市公共服务品质,加大青年“留量”。
朱高洋
要注重城市硬环境的建设,持续拓展青年公共空间,推出城市青年生活区、乡村青年发展实践区、环九龙湖青年科创带、15分钟青年文化圈等一批服务青年发展的特色场景;要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高质量建设一批体现本土特色、接轨潮流文化的文旅街区、文创基地,将温岭打造成为青年潮流文化集聚地。
陈超
如何实现民营企业新老交接已成为近年来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市企业传承方面存在回温企二代人员数量少、接手企业意愿不强、企业管理实操经验不足等问题。建议政府引导鼓励企业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财富传承方式;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高素质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来温岭。
黄鑫波
建议完善“人才码”功能,增加婚恋互动、学术交流、职业发展、心理咨询等多元版块,以满足大学生不同需求;定期组织线下活动,通过举办文化节、美食节等活动,让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深入了解温岭的历史、文化特色;加强对大学生群体服务工作的宣传,让更多外地大学生了解温岭的政策优势。
应君晓
温岭经济开发区远离市中心,生活配套不足,在那里工作、生活的年轻人大多车间、宿舍两点一线。建议增加商业配套,引进知名度高、消费大众化的门店和娱乐场所;采用减租或免租的方式吸引青年群体前来开店创业;经常性开展适合青年的休闲娱乐活动;在人口密集区利用现有场馆建设青年阵地。
钟思远
滨海新城是温岭企业集聚的大平台,更是青年人才创业的大舞台,在滨海新城加快青年公寓建设有助于解决青年群体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是留住青年人才的重要手段。建议加强规划引领,加大供给力度;分类分级实施,扩大受益范围;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
团市委主要负责人介绍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情况,各提案承办单位相关负责人对委员建议作了热切回应。
颜正荣
提案反映民意,要在深化认识中加强协商。这一重点提案的办理过程既体现了广大委员高度关注青年工作,又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青年群体关爱有加,对青年才俊求贤若渴,对青年发展寄予厚望。要拓宽协商范围,拓展协商形式。
机制决定成效,要在强化办理中抓好落实。各承办单位要规范提案办理的内部运行机制,抓好组织领导;要以提案办理助推解决实际问题,抓好成果落地;提案办理双方要用好考核评价机制,抓好责任落实。
青年最望成材,要在优化环境中引才留才。青年是最有抱负的群体,要给他们创造施展拳脚的舞台;青年是最富创造的群体,要给他们提供创业创新的平台;青年是最重品质的群体,要给他们创建宜业宜居的空间。
郦森迪
要着眼青年未来,突出产业,以高质量发展为温岭青年打好建功立业平台。紧紧围绕“两城两湖”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强工兴市”战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新兴产业培育,建强创新创业阵地,筑巢引凤吸引青年人才来温创业创新。
要聚焦青年当下,突出干货,以高品质服务为温岭青年营造宜居宜业环境。实实在在解决青年最关心、最直接的“急难愁盼”问题,全力保障青年安居乐业,不断强化青年贴心服务,建强公共文化配套,以最优的发展环境把广大青年引到温岭、留在温岭。
要坚持青年优先、突出落地,以高水平合力为温岭青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构建好“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各方齐抓共管”的青年人才工作新格局,进一步革新理念,压实责任,强化保障,持续推动青年发展工作全面进步、整体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