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定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奋力谱写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温岭篇章

发布日期:2023-1-31 15:04:43 来源:市政协办 

20230131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9.jpg

陈謇代表市政协农业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温岭市支部发言


近年来,温岭农业稳产保供基础不断夯实、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经营体系日趋完善,已连续2年获“浙江省产粮大县”称号,早稻面积、总产量连续15年保持台州第一。2022年又成功入选浙江省农业“双强”行动“赛马”激励地区榜单,农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取得显著成绩。然而,对标新时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要求,我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问题短板

(一)产业优势正在削弱。近年来,在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冲击下,产业优势不断削弱。部分葡萄种植户偏面追求早采摘早上市,而忽视果实品质,影响了整个产业的信誉和品牌竞争力。“玉麟”牌西瓜曾经是我市农业响当当的“金名片”,由于没有注重品牌的保护、主体的培育和持续的投入,加上各种土壤连作障碍和病害的影响,目前种植面积日渐萎缩,真正发源于温岭的“玉麟”西瓜基本上已名存实亡。

(二)产业融合进展缓慢。农村产业融合水平不高,造成农产品深加工附加值低、农业品牌营销滞后、冷藏保鲜平台缺乏、产销实时对接不畅、农文旅融合有待挖掘等问题,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三)龙头企业不大不强。我市虽有农业龙头企业75家,但水产企业占总数的一半左右,相比于狭义农业,基于捕捞业的传统渔业在龙头企业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此外,所有农业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上亿的企业仅14家,占龙头企业总数的17%,占龙头企业总销售收入的84%。

(四)科技支撑亟待提升。从现代化水平看,农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缺乏高新技术、品质技术以及加工技术,特别是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发展仍停留在点上,影响了农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从机械化水平看,发展水平不平衡。如粮油产业机耕、机收、烘干等环节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但机播机械化水平只有46.7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从技术应用看,温岭市数字化转型较慢。根据《浙江省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2020年温岭发展水平45.24%,全省县域排名70。

(五)要素制约较为突出。我市耕地保护和现代农业设施用地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土地资源紧张已经成为制约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农业领雁人才严重缺乏,由于农业投入周期长、见效慢,较难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农业从业人员总体呈现“老龄化”趋势,每千名农业从业人员拥有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人员仅2.4名,与台州市要求的3.1名相差较大。

二、对策建议

(一)聚焦一个目标。围绕农业强市建设要求,以谋划打造现代农业发展高地为目标,以确保粮食安全为基础,全面稳定构建农业新发展格局,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承接转化,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实现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转型升级,从而体现“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发展特色和“高效率、高标准、高竞争力”的发展亮色,努力争创农业现代化先行市。

(二)坚守两条底线。一方面,积极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重点结合全域整治,集中连片改造提升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努力建成35万亩高标准农田,特别是充分发挥全市15.4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主平台作用,确保全市30万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下降,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29万亩和2.3亿斤以上。另一方面,加快实施绿色生产方式转变。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抓手,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实施“肥药双控”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持续开展农药包装、农用薄膜回收处置,谋划农业废弃物收储运和处理中心建设,争取实现易腐垃圾肥料化利用,葡萄、水稻秸秆基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利用,推动无废农田建设,力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三)实施五化工程。

1.实现生产高效化。一是推进科技创新,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生产新技术,完善“产业+团队+基地”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模式,组建产业技术服务团队和高品质科技示范基地,推广应用轮作、套种套养、立体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建设“水稻+”生态立体种养基地。二是强化机艺融合。发挥我市水泵、食用菌机械、拖拉机全动力智能变速箱等农机制造企业技术优势,提升具有我市特色的农机具产业集群发展。三是提升农事服务。着重打造建设一批区域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及若干个专业农事服务站点,集成式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技推广应用、农业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等综合农事服务解决方案,实现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达到90%以上,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

2.突出产业特色化。一是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加快建设滨海镇西甜瓜、葡萄,泽国镇果蔗,箬横镇、坞根镇柑橘,滨海镇、箬横镇蘑菇、蔬菜等高质量发展示范园,使一镇一业、多镇一带、产业分层的集聚格局早日趋于成型。二是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深挖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按照产业链的关联度,引导集群发展,把“小品种”发展成为“大产业”。

3.打造产品品牌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以“浙岭农耕”为公用品牌,以“温岭葡萄”“温岭西瓜”等为产品品牌,以“吉园”“玉麟”等为企业品牌,全力塑造温岭农业品牌新形象。积极鼓励发展农业新业态,对接一批新型零售企业,着力拓展线上线下品牌销售渠道,提升温岭农产品影响力和美誉度。

4.发展生产智慧化。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强对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等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健全智能化、网络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同时鼓励应用区块链技术,加强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引进一批起点高、能落地的产业园项目,启动未来农场创建规划。

5.推进产业融合化。联合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以及从事农业技术研发、储运销售、品牌流通、综合服务等全产业链各类主体,推动产加销服贯通、农食文旅教融合。重点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和创意农业,建设农业产业大脑数字中心、农业研学服务中心、美丽乡村示范带的数智农业园,打造箬横万亩方美丽田园。在现代农业园区里打造电商孵化平台,招引农创客等主体入驻,打造农业成果转化、产业创意、人才培训等一体化的共富示范园。同时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市建设,形成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冷链仓储网点,覆盖市域全部农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党派)

陈 謇 温岭市植保耕肥能源总站站长       农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