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关于破解我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制约因素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2-02-17  来源:市政协办 

薛凌平代表市政协经济界二组发言

随着国家土地管理政策从紧发展模式由增量向存量转变,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逐年减少,加之我市耕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用地布局零散、永久基本农田碎片化程度高等问题,土地要素保障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深挖整治潜力,持续释放整治红利,破解整治制约因素显得尤为迫切。

一、我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碰到的主要困难

(一)缺乏科学规划引导,形成整治合力难。一是受国土空间规模和规划布局限制,存在建设用地有限、永农解保难、耕地保护压力大等问题,导致用地空间优化受限。二是我市农村普遍存在承包土地分散化、碎片化,缺乏对田、水、林、路等要素统一规划。三是农村居民点建设呈现杂乱无序、分布散乱的特征,不利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四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涉及面广,各部门诉求不一,难以形成整治合力。

(二)农村建新用地要求高,建设用地平衡难。农民建房、农村公共设施、农村基础设施等用地需求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规划空间和建设用地指标,但很多村存量建设用地少地块调整难,全域整治项目的用地平衡问题较为突出。

(三)农村生产生活空间无序,土地整合难。我市农村用地结构散乱和土地利用粗放以及城乡双增长的现实困局尚未完全扭转,农村生产生活空间犬牙交错,合法违法用地相互穿插农村传统联排立地式的建房模式,导致农户之间相互制约加上没有有效实施“三统一”,导致土地、空间整合和结构调整难度大。

(四)资金筹措渠道单一,市场化运作难。全域整治工程投入高、耗时久、见效慢,且更多是民生工程,收益不高,市场化难度较大,故我市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投入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压力大。

二、破解我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制约因素的建议

(一)提升编制质量,强化规划引领。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落到具体地块上。建议明确温岭市未来15年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向,明确农民进城、农地转城的目标规模。要腾退老村庄,减少村庄规模,优先安排指标调优永农。同时,调整设计新的农房户型,逐步更新替代现有农村通天式联排安置方式。

(二)开展用地整理,盘活存量土地。开展农用地、建设用地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连片度,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整理出的用地优先保障村级项目,增强乡村自我造血功能。开展“低散乱”用地整治再开发,盘活低效存量建设用地,鼓励和服务村级集体围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参与“抱团飞地”项目,统一规划选择工业强镇的工业园区和东部工业园区为安置飞入地,增加用地效益。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损毁土地复垦、土壤污染治理等整治,优化地使用。

(三)完善政策制定,加大保障力度。一是完善增减挂钩指标统筹及奖励机制。拆后复垦获取的增减挂钩指标,全部由市政府统筹,拿出部分指标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周转指标,预支给急需的项目,保障建新区项目建设,待复垦区验收产生节余指标后归还。对镇(街道)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按当年土地整治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排名并给予奖励。二是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如宅基地跨村异地安置政策、房票安置政策等,系统整合自然资源、农水、交通等相关部门资源,形成整治合力。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将全域整治的差异化绩效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赋予较大权重,把工作完成情况与下一年度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挂钩。

(四)拓宽融资渠道,激发发展活力。探索市场化多元化参与机制,通过指标收、生态保护补偿、配套产业用地等方式激发社会资本动力,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土地综合整治。创新整治项目运作模式,由国资公司出资、属地政府实施,通过项目节余指标和奖补资金收益进行分配。强化项目融资保障,进一步拓宽与银行的战略合作,将新的整治项目纳入贷款项目库。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党派)

薛凌平 温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西所所长       经济界二组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