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市政协“请你来协商”——“推进市区停车泊位一体化”专题恳谈会在温岭书画院举行。部分政协委员、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群众代表汇聚一堂,群策群力,共同探讨破解停车难的有效途径。市政协主席黄海斌,市委常委林建敏出席会议。市政协副主席张于荣主持会议。
我市停车泊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推进市区停车泊位一体化,已然成为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与会的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围绕“停车泊位资源挖潜与市区停车泊位一体化建设”“停车场(位)规划建设与常态化执法监管”“绿色出行与文明停车”这3个议题开展恳谈协商。针对现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给予回应。
恳谈会通过市融媒体中心开展全程网络视频直播,线上线下实时互动,邀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讨论。两个半小时内,线上直播访问量达150263人次,共收到留言互动231条,点赞数1.61万个。
议题一:停车泊位资源挖潜与市区停车泊位一体化建设
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发言 〉〉
政协委员张琦:注重用户体验,开发高效管用的停车泊位App。通过安装地磁,利用5G通信的高速、高精度特性,保证对车辆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将市区停车泊位信息与浙里办、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知名App应用软件有机衔接,尽最大可能方便用户。同时,老城区路面需进一步开放错时停车,建议从实际现状出发,节假日、休息日及工作日夜间5:30之后至次日8:30之前开放两侧路面临时停车权限。
政协委员洪志文:对现有的条件成熟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和泊位实行错时开放,制定合理的管理办法,规范入门停车,缓解停车难题。推进停车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使用,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在用地较为紧张的地区建设立体机械停车楼,出台鼓励政策,给予适当补贴,将现有地面停车改造为立体机械停车楼,可以成倍增加泊位数。坚持平战结合原则,借助人防经费,建好用好人防设施,可规划选择部分学校操场、公园、绿地地下空间作为人防设施开发建设,平时用于公共停车。
群众代表梁国民:建立数据信息统一的智慧停车泊位管理平台。整合对接各停车单位数据,包括车位量、空闲量、停车频率、周转率、收费情况等,通过统一的公共平台向社会发布,便于群众出行前考虑停车计划,减少因寻找车位而增加的道路交通压力和拥堵。推进不同停车场数据信息实时共享,对于已建或在建的停车场,停车泊位信息要按照标准接入未来建成的温岭市静态交通管理平台。建设停车诱导系统。主动对接我市数字化改革城市大脑建设,通过上传数据、大数据分析等方式统筹管理我市的停车资源,使泊车资源得以合理分配使用。
政协委员李俊颖:要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按照中心区域高于非中心区域、交通拥堵区域高于一般区域、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室外高于室内、白天高于夜间、长时间高于短时间的原则,实行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建立不同时间段停车收费调节机制,合理确定不同车型停车费率,并通过价格调节强化停车规范,实现对停车位资源的合理调配。
部门回应 〉〉
市基投集团:停车泊位一体化系统平台建设已于4月30日发布招标公告,定于5月27日开标,计划在8月完成智慧停车运营建设和平台使用,这个平台可与相关部门进行数据共享。目前,全市1700多个停车位已载入数据库,实现软、硬件互动。诱导屏建设将在6月份发布招标公告,计划8月份在主城区、主要路段、主要商圈完成建设,在10月份全面完成规划中的90多个诱导屏建设,解决找车位难的问题。盘活现有资源,把未利用的空闲土地利用起来,增加停车资源。
市发改局:目前政府定价范围内的停车场有四类,其他停车场收费由市场调节、经营者自主定价,但要有收费公示,做到明码标价。未来将会同行政执法局、基投公司等进一步探索差异化收费政策,合理调配停车资源,本着“停得进、走得快”的定价原则,完善收费方式,发挥价格杠杆来缓解停车难问题。
市交警大队:目前采取的措施有错时停车,如人民西路、万寿路路段在晚上7时至早上7时之间实行弹性停车,不进行执法;拓宽资源,在公园、校园周边争取资源,如提前与职教城、党校对接,在节假日期间向市民开放,针对学校周边拥堵实行“一校一策”,如在青少年宫,周末时老师把车位让出来给学生家长;加强执法力度,针对道路资源紧张的地段,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如违停即拖走。
市环综中心:进一步探索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泊位错时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对于老城区停车难题,将会同交警等部门再实地踏勘一下,在停车时限和场地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议题二:停车场(位)规划建设与常态化执法监管
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发言 〉〉
政协委员彭乐宇:结合“十四五”规划,尽快编制完成《温岭市中心城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明确温岭市区停车发展战略,形成温岭市区停车以配建车位为主体,以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助,以路内停车为必要补充的停车格局。全面结合主城区停车资源,科学增加和建设城区停车泊位。尽快启动停车场、立体车库的建设和停车场提标改造工程。
政协委员王芊芊:目前我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态势,新能源充电桩项目作为2021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要合理配比快充桩和慢充桩的数量。在充电桩建设过程中,对于停车场电源接入过程中涉及的道路开挖、配电箱的安置等,建议一次性完成,确保工程进度。
群众代表陈鑫:对于城中村来说,在改造中应充分考虑村内停车位规划,以便村民规范停车。对政府来说,在开展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应按区位合理建设公共停车场、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和机械停车位。从资源共享的角度来看,白天时段城中村停车位充足,刚好可以对社会车辆进行开放,有偿使用。停车位进行资源共享的同时,也能促进村级共享经济的发展。
政协委员林云政:我市配建车位监管乏力,尤其是城市道路两侧停车泊位乱象明显,这主要是相关部门的职责还不够明确,存在多头管理、权责分散问题。为此,要进一步厘清职责,明确主管部门,细化管理办法,明确停车泊位主管部门、协管单位,落实牵头管理和协同管理的职责分工,尤其是对执法盲区进行责任明确,防止日常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使执法更集中、管理更高效。进一步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城市道路两侧停车泊位乱象情况复杂,处理难度大,相关职能部门要形成合力,并加大常态化执法监管,确保停车泊位的开发和使用得到有效监管。
部门回应 〉〉
市住建局:坚持规划引领,梳理停车位现状,摸清存量底数,规划先行,合理增设停车泊位。统筹停车资源,实施差异化收费,提高停车泊位使用率,错时利用停车资源,夜间更好地利用行政事业单位、银行等的停车泊位,缓解停车压力。开展乱象联合整治,规范公共空间,并加强既有项目管理。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结合公共停车泊位的规划和公交出行的倡导,将与住建和交通部门进行沟通。在规划的实施上,各个项目建设需预留充足的停车泊位,还要保障充电桩的建设。地下空间需进一步挖掘,在有限的土地上建设更多的停车泊位。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进一步加强违停抄告,与交警开展联合执法,解决“僵尸车”等违规占用停车位的现象。尽可能应划尽划,努力增加停车泊位数量。推进停车泊位共享,充分利用周边停车资源,缓解部分时段停车位紧张的现象。
市交警大队:积极主动预警通知,在城区主要道路设置自动抓拍装置,发现违停现象,主动通知车主及时驶离,超时将进行处罚。在主干道加强巡防力度,确保交通秩序规范有序。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通过引导屏引导车辆便利出行。
议题三:绿色出行与文明停车
政协委员发言 〉〉
政协委员蔡永新:我市2001年机动车拥有量1万辆左右,2008年10万辆,现在已超过40万辆,也就是说,再怎么增加停车位,也满足不了停车需求。因此,要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理念,树立“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倡导 “135出行(1公里步行,3公里骑车,5公里以上公共交通)。行政事业单位要动员鼓励员工每星期其中一天绿色出行,带领全市广大市民积极践行绿色出行。做好“智能公交”与温岭市静态交通管理平台的有机衔接,提升公交出行的快捷性、便利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政协委员蔡慧红:我市正在创建全国示范文明城市,我觉得这是大力倡导文明有序停车,习惯大变革的好时机。加大监管执法力度,选择重点路段,尤其是停车场空置率高而其周边经常乱停车的路段,对乱停车开展经常性联合执法。充分发挥好停车泊位数字化管理的成果运用,加大停车数据采集,建立信用机制,针对停车场内乱停车和停车未缴费等不文明停车行为,建立提醒警示和黑名单制度,导致可能下次进不了停车场或无法享受免费停车位等。
部门回应 〉〉
市交通运输局:将加快市域公交发展,优化城市公交线路,针对S1线站点开展前期调研,形成较为完善的公交线网布局。做好校园公交、旅游公交等定制公交的发展,并做好智能化提升,建设公交智能调度系统,进一步方便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市环综中心:将加强学校周边的交通管控,实行违停车辆抓拍,并会同相关部门集中整治流动摊点,改善学校周边的交通条件。呼吁倡导绿色出行,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市民形成绿色出行的理念。
市领导发言
市委常委林建敏
停车难是民生热点问题,也是城市管理难点问题。市政协就“推进市区停车泊位一体化”专题召开“请你来协商”恳谈会,是积极推动纾解市区停车难问题、助力宜居宜业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的具体举措,充分体现了市政协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一要凝聚合力,以协商促协同
各责任单位要以此次专题恳谈会为契机,在前阶段工作推进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吸纳此次会议中各位委员、群众代表提出的建议及意见,进一步把停车泊位一体化建设工作抓实抓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做好停车泊位一体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形成工作合力,真正改善市民的停车环境。
二要统筹谋划,以实招促实效
推进市区停车泊位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建”“改”“管”多措并举。要加强停车场规划和建设,优化停车管理和服务,加强停车收费和停车秩序管理。源头减量方面,要加快形成公交优先的运行体系,倡导使用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从源头上减轻停车压力。
三要惠民靠民,以民主促民生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更加注重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发挥民主作用,保障民生需求,真正做到破解停车难问题。
市政协主席黄海斌
随着近几年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停车泊位供需矛盾愈演愈烈。市政协将“推进市区停车泊位一体化”列入“请你来协商”专题恳谈会,就是要共同破解停车难困局。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城市停车泊位建设
无论是停车泊位资源挖潜与市区停车泊位数字化建设,还是停车场(位)规划建设与常态化执法监管,都需要市级层面的顶层设计强有力地支撑,单靠任何一个部门都难以推动。要尽快明确停车泊位一体化牵头部门,科学编制市区停车泊位专项规划,统筹推进城市停车泊位建设。要在集约用地上动脑筋,通过转变思路、创新方法,推动公共停车场建设。不断挖潜停车空间,针对停车紧张区域,结合出让土地,在满足停车位配建标准基础上,增配社会公共停车泊位。鼓励立体车库和地下智能机械式停车库项目建设;要结合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大力倡导在小区公园广场、闲置用地等空间建设停车位。
二要加强数字赋能,长效治理城市拥堵和停车难题
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强化停车需求管理和停车资源智慧配置管理,推进动静态交通协调发展。使“智慧停车”成为破解停车难系列举措中的一大亮点,成为我市城市数字治理的一个范例。
三要加强宣传引导,着力从源头上化解停车供需矛盾
在供给有限的前提下,要鼓励分享和传播绿色出行理念,着力从需求端化解矛盾。要鼓励有关公共交通企业根据工作实际开展优惠乘车活动,激发市民绿色出行热情。要广泛征集市民对乘坐公共交通、公交文明出行的意见和建议,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要根据城市发展需要,优化调整公交线路,进一步方便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从源头上化解停车供需矛盾。
庞辉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