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编制我市“十四五”规划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0-5-07 21:21:55 来源:市政协办 

蒋玲珠委员代表中国民主建国会温岭市支部、市政协经济界三组发言

 

“十四五”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我市来说,“十四五”也是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五年,是把握战略机遇期、推动重大变革与突破的五年,科学制定和实施好“十四五”规划意义重大。但“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市仍存在一些内生性、结构性方面的问题,亟需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水平仍存不足。一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尚待加快。泵与电机、汽摩配等传统产业仍存在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定位低端等问题,2019年我市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仅为14.4万元/人,远低于24.7万元/人的全省平均水平。二是新兴产业培育仍然不足。2019年我市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仅占20.2%,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培育尚处于起步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引进较为困难。三是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强。科技投入总体偏低,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1.55%,低于台州市(1.80%)和浙江省(2.52%)平均水平。企业专利申请以实用新型或外观专利为主,发明专利不多(2019年授权量仅占8.8%),特别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少。

(二)城乡建设仍存短板。一是组合式城市框架搭建滞后。根据省政府历次批准的市域总体规划,我市将构建包括5街道及泽国、大溪、新河、温峤4镇的组合式城市,但各区块互联不紧,大多处于自行发展状态。二是行政村集聚发展缓慢。部分行政村内布局分散,未能形成集聚发展效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共享共用效果不佳。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尚待加快。城乡污水处理、供水设施、交通设施等尚存不少短板。

(三)社会发展仍存薄弱环节。一是人均指标较为落后。我市人口基数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紧迫。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民生事业人均指标全省排名靠后。二是部分领域发展着力不够。如在养老方面,政府托底功能还需增强;在教育方面,学前教育发展、名校资源引进培育等还落后于其他县市。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文体设施、社区建设、公共卫生服务等在各镇(街道)存在不平衡现象。

二、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建议

“十四五”应以“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为主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以“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为使命,加快推进现代化湾区建设,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一)加强产业发展研究,构建滨海经济强市。一是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对接国土空间利用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产业功能区。编制专项行动方案,打造若干个国家级和长三角区域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围绕传统产业开展补链、延链工作,精心培育激光、电子芯片等一批新兴产业,重视服务业与一、二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科技、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全面构筑生产标准化、企业智能化、管理精细化、生产数字化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二是狠抓招大引强工程。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谋划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实施央企合作、浙商回归、外资招引三大工程,强化要素保障和服务跟进,打好产业项目盯引攻坚战,力争引资引智实现双突破。坚持留住本地优质企业、全力支持本地企业“二次创业”,激发投资潜力,培育新业态。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深度融入长三角创新体系,全面对接上海、杭州等创新高地。谋划建设温岭产业技术研究院,整合提升现有科创平台能级。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围绕千亿产业,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是突出营商环境优化。全面深化各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打造无证明城市。对接资本金融市场,建立产融对接平台, 满足产业发展融资需求。提高政府管理法治化水平,出台政策措施前要加强论证和设计,实施后要加强宣传、跟踪、反馈。完善信用体系,保护知识产权,引导行业组织和信用服务机构协同监管。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努力降低生活成本,为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管理人才引进驻留发展创造条件。

(二)加强城乡建规研究,构建现代化湾区大城市。一是明确发展定位。研究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明确温岭在长三角区域中的定位和城市发展目标,加强与周边县市的协同发展,努力“拓规模、提能级”,建设温台交融区中心城市。进一步研究市域组合式城市总体布局,论证“一主两副”城市布局的可行性。推动城市新区、铁路新区、东部新区等发展平台与长三角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开展合作。二是完善城市框架。以浙江“四大”建设为引领,拉开现代化湾区大城市建设框架。建议近期在构筑横峰、城北路网框架的基础上,向泽国、大溪延伸,初步形成大三角城市框架。抓住国土空间规划修编之机,做好市域商业中心、科教设施、物流场站、公交场站、通用机场等布点规划,努力丰满城市形象。三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有利于人口集聚发展、土地集约利用、公用设施效率提高的思路,合理确定特色镇、行政村建设用地规模,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强化错位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协同发展格局。四是加力提升城市能级。主动接轨台州主城,重点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促进台岭同城化发展。加快高铁、市域铁路、空港、海港等建设,提高城市易达性。规划建设一批“微中心”,强化景观、功能、配套等定位,推动小城市、中心镇、特色小镇建设提速和形象提升。

(三)加强民生保障研究,构建幸福宜居城市。一是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推行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城乡教育联合体模式。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高中段教育和职业教育,注重市外名校资源引进及市内名校培育。重视研究全日制高等教育院校的引进培育,补齐教育链。二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医共体建设,增强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引进市外名医名院资源,提升城乡医疗卫生发展水平。推广民生基础设施PPP模式应用,引入社会资本扩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三是推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加快文化中心建设,建设温岭书城。要进一步完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启动市健身中心以及标准化足球场、篮球场等项目建设,补齐镇级文体设施短板。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体系,加强养老、住房、医保等民生保障。稳步提高社会保险保障水平,推进养老育幼服务业发展。研究完善以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示范型照料中心为分站点、社区照料中心为网点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蒋玲珠  温岭市统计局局长                        科协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