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化岳委员发言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成效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市发展大局和民生现实需求,以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版为契机,大力实施“大平安·微治理”,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方式途径,县域综合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对照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多元共建的治理格局还没有真正成型。
一、当前我市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治理理念仍显滞后。管理和治理虽是一字之差,但前者主要是一种组织、指导、规范、监督和纠偏,重在“监管”;后者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重在“协调”。从我市过往的治理实践来看,部分单位仍沿袭以往“管理为上、一管了之”的惯性思维,忽略“自下而上”的需求收集、社会动员和公众参与,方法上也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推动,经济手段、道德手段、文化手段、信息技术等运用不足。
二是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社会治理工作任务繁重、专业化程度要求高,需要多元主体按角色分工、协同担责共同治理,但现实中任务分担机制、压力传导机制存在较大偏差。从横向看,在政府、企业、社会三大主体中,政府特别是基层一级的镇(街道)几乎承担了全部的治理责任。从纵向看,一些职能部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明显,习惯于将工作压给基层,相应行政执法、行政审批等权力没有下放,使得基层有责无权,形成了“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尴尬局面。
三是社会组织活力不足。当前,我市的社会组织尚处于培育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力量,工作方法、内容形式较为单一,无法有效承载政府职能转变和功能下放,不能满足群众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四是公众参与仍需提高。受传统管理观念影响,一些社会单位和居民群众对社会治理认识不够,往往把自己当成被管理的对象,普遍缺乏自主治理、自主服务意识,“有事找政府”的依赖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党建引领,变有形覆盖为有效覆盖。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作为贯穿社会治理的一条红线,坚持党建带社建,大力推广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深度融合,通过调整组织设置、建立功能型党组织等形式,把党组织覆盖到基层社会治理网格上,积极在网格中物色吸纳一批有特长、有威信和愿意做群众工作的骨干党员、业委会党员负责人等力量担任网格指导员,真正把基层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优势。
(二)创新工作方法,变粗放管理为精细治理。一要强化科技支撑。深化“互联网+”治理思维,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工作流程智能化再造,加强平安建设预警预测数字化系统、“雪亮工程”等项目建设拓面提质,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二要强化源头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前端化解,突出调解优先,积极探索“三治融合”化解矛盾纠纷新路径,加快构建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基层多元化解工作体系。三要强化法治保障。坚持把群众路线与法治方式相结合,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思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切实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三)突出上下联动,变各自为战为协同发力。一要着力强化市直部门的治理合力。以基层社会治理“最多跑一地”改革为牵引,加快打造“一站式服务、就地解决矛盾纠纷”的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打通各项信息系统,实现矛盾纠纷、群众信访、诉源治理“就地解决”。持续深化全科网格与镇村综治中心对接融合,将纳入全科网格管理范畴的部门基础性业务,及时通过综合信息指挥室分类分级流转至“四个平台”,确保“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实质运行、发挥作用。二要着力强化镇(街道)的治理职能。以全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打破传统自上而下的执法模式,积极探索、稳妥推进部门权力事项下放,充分激发基层活力,着力扭转镇(街道)“看得见管不着”,部门“管得着看不见”的现状,努力实现“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三要着力提升村社组织的治理水平。以村社减负增效为抓手,严格村社事务准入制度,建立村社工作清单,扭转行政化倾向,把工作重心全面转向组织动员群众、反映诉求愿望、评价治理成效上。
(四)深化多元共治,变政府包揽为政社互动。一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作用。深入实施群团组织项目化参与社会治理,引导各群团组织加速功能拓展和工作创新,找准部门职能与社会治理需求和人民群众需要的切入点,切实提升参与社会治理实效。二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不断完善三级联动社会组织培育体系,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引进市场机制的新举措,引导、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让基层社会组织“微治理”释放出“大能量”。三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深化发展民主恳谈,推进民主恳谈与平安建设、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创新拓展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的基层民主协商形式,不断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切实将民主恳谈工作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真正让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主体、执行主体、监督主体。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民建会员、温岭市委办跑改督导科科长 社科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