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衣食住行中的“行”成了大家追求美好生活、提升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出行离不开交通,这几年我市加大投入,狠抓交通项目推进,“七纵五横”的大交通格局基本建立。同时,我市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这一民生工程顺利推进,给大家的出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我市还有哪些交通项目要推进?交通治堵成效如何?公交一体化改革将如何持续推进?2月27日晚上的两会会客厅,本报全媒体邀请了5位嘉宾围绕“构建顺畅大交通”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潘华荣: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叶学利:人大代表、箬横镇严家桥村党支部书记
郑仁华:人大代表、新河镇郑洋新村党支部书记
江丹:政协委员、经济二界,国土资源局新河分局局长
蔡永新:政协委员、科技界,公安局信通科副科长
七纵五横,大交通迎来发展新机遇
主持人:我觉得交通的发展,不仅仅给我们温岭人的出行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给沿线的村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晚到场的两位人大代表都是村党支部书记,我想两位应该深有感触。特别是叶代表,你们严家桥村就位于81省道和沿海高速附近,地理位置可谓是得天独厚。
叶学利:确实,我们严家桥村就在81省道边上,离温岭东高速路口只有3分钟的车程,离温岭市区也只有不到20分钟的车程,交通特别方便。去年年底,我们村两委商议,准备利用便利的交通优势,在村里创办一个集采摘、观光、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园区,到时候欢迎大家前来体验。这样一来,以后既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会给村民带来增收。
主持人:郑代表,这两年新河周边的交通发展也很快,这给你们村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呢?你们对村里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打算?
郑仁华:我们村叫郑洋新村,离石松一级公路不到1公里,随着交通的发展,我们村里形成了“二纵二横”的发达路网。以前,我们村里有个茭白基地,都是先靠人工拉到横淋线,再通过车辆运输出去的。现在,直接从田头用农用拖拉机运送出去,很方便。茭白的销售范围也扩大了,从原先的只能销售到周边,到现在销往杭州、上海等地,销量大幅度增加。
最近,我们凭借交通优势和村民的积极参与,创建了浙江省美丽乡村精品村。另外,我们村建设的小微园区一期已经进入验收阶段,二期也即将开工。目前,不少环保型、成长型企业争相入园。接下来,我们要高起点精心编制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把科学规划作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提,做到四区分离,开展清洁家园和农房改造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居住条件。
主持人:一直以来,温岭的区位都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现在,我市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已经建立“七纵五横”的大交通格局,区位优势日益提升,这将会给我市经济带来怎样的发展?
江丹: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在大大方便我们老百姓出行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快速发展,尤其是沿海高速和75省道的建成通车,大大拉近了东部产业集聚区和台州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距离,形成了半小时的经济带,从而加快了两区的产业发展融合,同时加速了台州湾区经济和台州沿海工业走廊的形成(三门→临海→椒江→路桥→温岭→玉环)。
另外,随着81省道复线——太龙一级公路的建成通车,使得龙门港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加速了我市临港型经济的构建,这条大道承担起了中西部企业物资快速直达龙门港的使命。目前,龙门港已经可以报关,企业不用像以前一样去宁波报关,这样一来,大大缩短了企业的报关时间,降低了成本。所以说交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社会的运行效率和区域内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还改变了沿线地区的工业布局、产业结构以及物流体系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因此,我市的企业应审时度势,积极调整企业发展策略和产品结构。
蔡永新:说到企业的发展,我也想到,一直以来,人才引进是企业的一个难题,交通发展以后,这个难题也将迎刃而解。比如等杭绍台铁路开通后,温岭到杭州只有1个多小时,那么,很多高层次人才也会愿意来我们温岭工作。
当晚的两会会客厅全媒体直播吸引了很多网友参与到节目的互动中来。网友们对全市的交通发展都非常感兴趣,在场的嘉宾对于网友们的提问也一一作了回应。
网友:刚才看了交通发展的宣传片,对我市的交通也有了一些了解,我还想知道,今年我市还有哪些交通项目,能否介绍一下?
潘华荣:这几年是温岭交通建设的大投入、大发展时期,交通投资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年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像去年,完成投资32.5亿元。连续的高强度投资,有力地弥补了我市交通区位劣势和基础设施短板。
以前有句老话“藤岭腾半天,姆岭走半年,脱落小坑洋,湖漫捉骨转”,形象描绘了过去我市的交通短板。确实,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几年交通建设的大投入,我们的交通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外畅内序、互联互通”的综合大交通格局已渐成规模。“十三五”和“十四五”前期,我市计划完成综合交通投资485亿元,是“十二五”的5倍。项目建成后,对外交通,我们将拥有2条高铁、3条高速、1条轻轨、2条国道;对内交通,形成“七纵五横”的骨干路网结构。实现“138”便捷交通圈,即温岭市内全域基本上能做到10分钟上高速,30分钟到市区以及台州中心城区,80分钟到杭州。通过便捷的交通,大大加快了温岭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的进程。
今年,我们仍处于高位投资的区间,将有6个项目大力推进,计划总投资达37亿元。其中开工1条,甬台温高速与沿海高速联络线;完工通车1条,疏港公路;续建4条,分别是中央通道、81省道支线、新伍线、G104塘吕线。今年的工程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主持人:现在我们交通道路的建设发展很快,那么在后续道路沿线的环境整治、美化上是否有相应的工作部署?
潘华荣:造路修桥、公交出行以及建设美丽公路、“四好农村路”都与美丽温岭、活力温岭、幸福温岭息息相关。所以,作为交通部门,我们将继续加大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提升公交服务质量,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交通产品;“建、管、养、运”四管齐下,让“四好农村路”真正成为温岭百姓的致富路、民心路;将美丽公路和“两路两侧”整治结合起来,让温岭城乡路域环境更加美丽、更加洁净,修一条路,造一片景,提升市民一路畅行的体验感和幸福感。
多措并举,交通治堵成效显著
主持人:刚才我们也说到,我市“七纵五横”的大交通格局已经建起来了,大家觉得今后该如何去完善,如何去利用好这些交通资源,使温岭更美丽、更有活力,老百姓更有幸福感呢?
蔡永新:虽然我们这几年交通发展很快,但道路建设的速度,远远落后于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发了道路拥堵的情况,因此我们更需要加强交通秩序的后续管理。
郑仁华:这几年,我市交通治堵的成效非常明显,交警部门通过隔离带建设、主干道提速、整治不文明交通行为等措施,极大优化了交通环境,方便了市民出行。我认为,温岭市区应该设立专门的公交车道,鼓励市民公交出行,这样一来也能大大减少道路拥堵的现象。
主持人:刚才蔡委员说到,道路的通畅,除了修建道路之外,后续的管理也要跟上。郑代表说,这几年,我市在交通治堵上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蔡委员,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
蔡永新:我市在2013年成立了治堵办。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实现“二提升二下降”,即人民群众满意度提升、公交分担率提升、道路交通拥堵指数下降、交通事故发案率下降。具体的做法有这几点:一是坚持“公交优先”,公交分担率稳步提高。城市公交从12路126辆增加到22路254辆;实现村村通客车目标。2018年公交客运量突破1800万人次。全市共有公共自行车1.5万辆,站点567个。哈罗单车已投放1.8万辆。二是优化路网结构,提高路网通达性。打通9条断头路;新建17条联网路;新建改造城市道路48.49公里;优化、渠化交叉口17处。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全市新建公共停车位6438个,项目配建停车位20453个;合理施划路面泊位,实施差异化收费政策,提高泊位周转率。三是调整城市规划。比如将市一院、办证中心这些人员较为集聚的公共场所从老城区迁出去,也极大缓解了市区拥堵的现象。
另外,加大科技治堵的力度。目前,建成如中华北路、81省道复线等绿波线路14条;通过视频监控和拥堵指数来实时调节信号灯,已经造成拥堵的,及时出动警力进行疏导;对一些因违停可能造成道路拥堵的路面,建设了大量的违停自动抓拍球机,减少违停数量;增加42块交通诱导屏,通过不同颜色来提示各个路段的实时车流量。在交警微信平台上及时发布交通信息,提前告知司机,从而避免车辆行至堵点。
持续推进,三年实现全域公交一体化
主持人:除了道路建设,公共交通也是一大关键要素。去年,我市就着手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大家觉得我市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吗?
叶学利:我认为应该加强沿线村庄村民的安全教育,毕竟现在公交车都开进了村道,很多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两路两侧”的环境也需要提升一下,特别是一些挡住行车视线的行道树,要及时修剪。
郑仁华:对于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我有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加密公交车的班次,缩短大家等待的时间;二是将城乡公交与我们镇里接下来要开通的环山公路连起来,实现新河镇公交全覆盖。
蔡永新:我认为可以向杭州等一些大城市学习,所有乘坐公交的乘客在1小时内免费换乘,给乘客让利,提高乘客乘坐公交车的积极性,提高公交的使用率。
江丹: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后,我也听到一些声音。大家普遍反映站点过少,希望政府加大投入,增加站点。另外,候车亭的修建也很有必要,有的站点没有候车亭,无法遮风挡雨。还有就是乘客乘车优惠的问题,市区坐车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城乡公交没有优惠政策,应考虑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同时,大家希望能建立市、镇、村三级公交,特别是石塘景区,应该尽快规划出一条公交线路。还有就是支付问题,市区目前是固定票价,问题还不大,乘客都能提前准备零钱,但是城乡公交的票价是不统一的,碰上需要找零就不太方便了,建议在始发站点配备硬币兑换点,供乘客兑换,最好以后可以发展为移动支付,那样会更加便利。同时要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我们乘客乘安全车、放心车。
主持人:刚才,代表、委员对于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提出了很多不错的建议和意见,那么,潘局,我市今年在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上还有哪些工作要推进?
潘华荣:城乡公交是今年“两会”热词之一,诚如大家所言,城乡公交改革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这项工作我们还没有全部完成,仍存在不少问题,目前正在陆续有序解决中。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是一项极其重大的民生工程,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改革成功破题,春节前完成了两个百分百,即涉改线路签约百分百,涉改车辆签约百分百,并完成了172辆新车投放。按照改革时间表,目前我们正全力推进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包括公交线路的优化、公交站点的调整、公交站场的建设、移动支付设施的安装以及驾驶员的素质培训等,多措并举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服务提升工作,我们都已经作了周密安排,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
今年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的任务,除了上述的服务提升工作,还有就是要做好镇域公交改革的前期工作。按照市政府全域公交三年行动计划安排,去年和今年完成城乡公交改革,明年完成镇域公交改革,从而三年实现温岭全域公交一体化。
网友: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前,在乡村乘公交招手即停,大家在自家门口就可以乘车。但改革后,跟城市公交一样,只能到站点上下车,许多人感觉不方便。
潘华荣:这个问题我平时也听不少人提过,那是以前农村客运给人的习惯使然。为什么现在不能招手即停,是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公路上随意拦车、停车,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二是公交车是公共交通,服务的是沿线乘客群体,在发车班次和时间上都相对固定,如果招手即停,肯定会影响到准点率。所以,也希望广大网友帮我们一起宣传一下,转变观念,养成文明乘坐公交的习惯。
(记者 江盈盈/文 朱海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