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建国会温岭市支部 市政协科协界
民间投资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活跃程度,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关键。但近年来,我市民间投资占比及增速呈逐年回落态势,亟待引起高度重视。
一、民间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有待扩大。民间投资增速和占比逐年下滑。2016年我市民间投资同比仅增长2.3%,比2014年、2015年分别回落19.1和10.6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9.8%,比2014年、2015年下降10.5和11.1个百分点。部分重点领域民间投资难以进入。金融、电力、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仍存在较高的准入门槛,制造业和房地产仍然是我市民间投资的主要流向,2016年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额占全部民间投资的61.8%,而基础设施投资中民间投资仅占16.5%。
(二)民间投资环境和服务有待改善。咨询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和专业人才不足,难以为民间投资者及时提供决策服务。民间投资者因无法及时获得产业政策、市场行情等信息而影响投资项目的正确选择,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间投资。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各大商业银行不断加强风险管控,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剧。2016年,我市项目民间投资自筹资金占到位资金的比例高达98%。
(三)民营企业自身发展有待提升。利润空间缩小,投资意愿不强。近年来,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大致在5%-6%区间波动。保守经营意识浓厚,转型意识不强。2016年我市R&D经费占GDP的比重仅为1.4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97个百分点,居台州市第七位。现代化经营管理意识淡薄,“家族控制型”企业仍占民营企业的大多数,企业管理层素质不高,专业投资知识缺乏,投资管理相对落后,成为制约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瓶颈。
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建议
(一)大胆放开积极拓宽民间投资领域范围。尽快出台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政策意见,对高新技术的引入、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在原优扶的措施上进一步加大优惠措施和奖励。鼓励民间投资进入重点领域,在继续鼓励民间资本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基础上,制定相关行业市场准入标准,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战略功能区、公共服务、土地整治、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市场准入标准要公开透明,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不得单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创新民间投资进入途径。对于存在发展规划、投资规模、行业技术等隐形门槛的领域,采取股权出让、组建投资基金、项目业主招标、特许经营权转让、统一规划项目分解、综合补偿等办法让民间资本进入。加大项目推介力度和宣传力度,为民间投资者及时提供项目信息、市场行情、产业政策等,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放宽金融、通信、电力、教育、医疗、文化、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准入条件,不断扩大民间投资空间。
(二)加大力度全面优化民间投资发展环境。提高融资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增加民营企业贷款种类,提高民营企业的信贷比重。大力推进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民间投资信用担保支持,建立市域内再担保网络体系,完善再担保机制,逐步扩大民营企业贷款担保规模。支持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及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利用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长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直接融资。大力发展区域股权产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地方产权交易机构作用,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私募股权融资和股权转让业务提供服务。强化要素保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城市综合体等民间投资项目,要优先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完善服务体系。着力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法律、政策、咨询、财务、金融、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中介组织。搭建专门的民间投资服务平台,开展项目融资咨询、项目投融资策划、方案编制、项目展示洽谈交易和人员培训等服务。
(三)创新思路加快推动民间投资转型升级。鼓励民间投资集聚发展,支持民间投资向各类园区、开发区、特色产业基地集聚,引导民间资本围绕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在园区内形成要素互补、产学研互动、上下游配套的联动发展格局。鼓励民间投资创新发展,引导民间资本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机构发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鼓励民间投资外向发展,积极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投资收购境外研发机构、知名品牌、营销网络,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经营主体。鼓励民营企业与各类所有制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共同开拓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市场。鼓励民营企业壮大发展,对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充分利用自身品牌、技术及管理优势,采取兼并收购、战略联盟、相互持股等多种形式,对技术落后及经营困难的企业进行并购重组。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支持民间资本以股权认购、参与改制重组、开展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鼓励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分级分批开展企业家轮训,引导企业加快构建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建立吸引人才及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