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平 委员
促进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金融对科技型企业的有效支持,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破冰”前行的关键所在。伴随着开启“科技新长征”之路,我市通过加强信贷政策引导、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等举措,科技与金融之间的相互应用程度不断提高,比如成立科技专营支行,切实有力地扶持了一批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当前,如何致力于打好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服务企业、营运环境创新的聚合裂变“组合拳”,形成“项目对接—项目孵化—项目产业化”的创业创新服务链,对于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市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技金融创新呈现碎片化,缺乏对成长性科技产品、项目、技术扶持政策体系。我市科技金融工作缺乏总体规划,科技金融创新活动具有碎片化发展的特点,影响了科技金融工作的深入推进。一是我市缺乏权威、专业、能够取得银行信任的评估机构,科技型企业可抵押实物资产比例少,难以对科技型企业的还款能力和未来发展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二是企业融资金融“风险池”有待完善,对成长性的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提供创新性的金融信贷支持还较为缺乏。三是科技金融市场参与主体不够成熟。科技金融市场的政策实施、信息沟通、咨询中介等基础性平台为数不多,科技信贷、科技担保、科技保险与政府扶持政策之间缺乏紧密沟通和协调。金融机构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的矛盾,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政府引导资金的效用尚没有充分释放,未能产生更大的放大效应。一方面政府资金的有限性、无偿性、公益性、行政化管理等特点决定了政府资金直接投向单个企业的缺陷——有失公平、效率过低。政府资金过于集中地投入到小部分企业,虽然能为获得资金的企业提供最快捷、最有保障、成本最低的资金,但却难以满足大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科技部门科技经费传统的无偿拨款形式对企业研究开发虽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有限的无偿补贴,无法产生更大的放大和拉动效应,难以全面满足企业创新资金需求。同时,企业获得无偿的政府资金,容易产生“惰性”,不利于激励企业快速成长。
(三)金融服务科技企业的信息体系尚未建立。目前,阻碍科技企业的融资瓶颈障碍主要是尚未建立科技企业信息沟通平台,在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关部门对如何设立科技企业服务信息机构,引进专职的评估机构,建立全覆盖的科技担保机构,有效提高科技担保的授信额度,推进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信贷产品,放大科技融资担保的比例和倍数等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和方式。
二、加快我市科技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需要金融支持,同时也为金融体系健康发展拓展了空间。现就促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优化科技型企业融资环境,建议如下:
(一)整体规划,建立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强对全市科技金融工作的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建立以“两个市场、六个层面”为中心的多层次科技投融资体系。“两个市场”是建设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两个市场,“六个层面”即银行信贷、风险资本投资、知识产权质押、科技担保、科技保险、财政支持。通过构筑银企对接、加大信贷创新、增强融资担保、支持企业上市、支持股权质押业务、引导创业投资、建立融资补偿机制、加大财政支持等举措,建立与科技产业化相适应的金融体系,破解资金与技术的对接难题,真正支持企业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加强引导,激励科技投融资活动。一是充分利用民间资本介入科技金融体系。引导鼓励民间资本开展创业风险投资,允许在特定范围内开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等。通过政策引导,放宽民营资本介入科技投融资服务门槛,吸引商业性金融资本、担保资本、保险资本等,建立面向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的专业金融服务机构。二是改革财政投入科技方式。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以参股方式引导社会资金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子基金;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对给予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的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利差补贴、业务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强化对科技企业融资;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周转金,专项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到期续贷时短期周转使用,降低贷款期限与还款周期不匹配风险等。综合运用股权投资、风险补偿、绩效奖励等多种投入方式,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助推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同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新三板”挂牌、上市融资,进一步加大财政专项奖励力度。
(三)深化服务,提高科技投融资水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信用问题,要积极发挥社会信用体系作用,借助企业信用系统和征信机构,解决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整合和集聚科技服务资源,建设一个公益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开展“一站式、个性化、全流程、全方位”科技金融结合服务,为科技企业、各类投融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科教机构、政府提供综合服务,推进各类科技资源、金融资源交流合作。服务中心可以建立“线下实体+线上网络”双结合服务模式,构建全市科技项目成果库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建设全市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大数据的积累、分析、共享。通过探索并推广各类科技金融产品及服务的标准化模型,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