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总工会界
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不仅极大方便公众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驳换乘,还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构建绿色出行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的共享单车相对其他一二线城市,发展较晚,Hellobike(哈罗单车)是目前唯一在我市运营的共享单车品牌。2017年10月以来,短短3个月,全市单车投放量就已接近5000辆,发展迅猛。
一、我市共享单车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目前我市的共享单车正处于快速生长期,但相应的管理制度却没有同步制定,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由于共享单车投放之初并未与城市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导致共享单车发展与市政管理工作不衔接,巨大的投放量让城市管理部门工作量加大,由此产生的停放区域设置不明确、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一系列后续管理问题也令城市管理部门始料不及,需及时跟进。
(二)区域资源分布不均。自共享单车入驻我市以来,近5000辆的车辆投放主要集中在锦屏湖-新天地商圈、九龙湖-银泰城商圈以及太平、城东、城西等街道大型社区(商业小区)和位于建成区的市级学校等附近,但不同的生产、生活、生态区域布局不均,一些位于老城区的旧社区和新城区的保障性住房社区等处投放量不足。随着冬季到来,单车使用率可能下降,部分停车点还存在大量车辆闲置等问题。
(三)运维能力有待提升。据了解,Hellobike只有15个运维人员,面对未来庞大的车辆转移、维修和客户服务等运维服务需求,并不具备成熟的现实条件和运维能力。这些情况,加剧了共享单车的“负面效应”。
(四)行为习惯亟需变革。大多数市民都能文明使用共享单车,但仍有少数使用者存在随意损坏、不按交规骑行等现象,甚至“共享”变“私有”等问题随处可见。在节假日和上下班高峰期,车辆集中在一些人流量较大区域,一排排单车占据了市民出行的位置,造成道路拥堵,也影响市容环境。因此,共享单车发展与市民使用习惯的不协调,给社会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二、加强共享单车规范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做好政策扶持。共享单车的入驻,是社会意义大于经济意义的项目。要大力扶持这种新型的绿色出行方式,对共享单车运营企业给予财政、规划、设计等方面的支持,尽可能提供免费的公共维护场地或办公场所来扶持共享单车的发展。共享单车的停放涉及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占用,涉及到公共空间的分配,应尽快出台规范性文件和系统化管理措施,明确政府、企业和市民的责任和义务,在发展和规范之间寻找平衡点。二是规范停放秩序。要构建科学完善的慢性系统和停放环境,编制道路停放区域和设置导则,指导停放设施规范建设,做好骑行道和公共停放区域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停放次序,按非机动车道路交通通行规定执行管理。从布点均衡性全局考虑在公共交通不便利的地方多投放,以及共享单车与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等,将共享单车融入城市交通发展大局中,既满足公众需求,又方便有关部门跟进管理。
(二)加强综合监管。一是推行市场化监管。在源头上引导规范行业发展,加强市场管理,规避行业风险,避免企业不计成本地、逾越规则的竞争手段。同时,引导规范共享单车押金的监管,确立企业的“退出机制”,保障用户合法权益,避免共享单车沦为“城市垃圾”。二是推行信息化监管。以“互联网+”为抓手,通过搭建数据监管平台的方式,以大数据、信息化的手段,对平台企业进行监管。三是推行网格化监管。建议共享单车运营公司加快开发规范化配套软件,建立城市网格化管理队伍,按片区责任落实到人,负责车辆的规范摆放,保证核心区域的车辆调配。实施网格划分、运维与绩效相挂钩的考核制度,根据节假日和工作时间,适当调整运维人员的工作时间或轮班制度,提前对散落各地的单车进行收集整理,避免出现单车停放不规范等问题,从而提高单车调度效率。
(三)倡导文明用车。一是注重习惯变革。在城市主流媒体宣传单车的文明使用、规范停放等,按需求设置停车站牌和禁停区域,引导市民规范停车,提高单车的使用率及面向人群的便捷程度。对存在的共享单车“私用”和“失踪”现象,以及影响道路正常通行等行为,运营公司可以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相应告知,并建立征信系统,对共享单车规范使用、停放予以约束,并通过短信温馨提醒等方式,劝导市民文明停车。二是注重科学引导。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发动志愿者、“单车猎人”等社会正能量,让共享单车的“破坏性”力量失去释放的环境。探索通过电子围栏技术,以设置“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的形式,协同企业规范用户乱停乱放的问题。
(四)统筹公共资源。一是优化资源整合。由政府主导,统筹社会资源,科学规划统筹,从市民使用的便利性上考虑,引导共享单车优先在公共自行车没有布点的区域进行投放,科学整理现有的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分布和配比,在共享单车迅猛发展的阶段,逐步减少政府在公共自行车运营上的投入,避免重复投放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二是优化发展环境。在共享单车的运维上,引导共享单车运营企业与行政执法局、环保局等部门的联动,利用现有的咪表管理和环卫工人这一群体在市区的覆盖优势,由企业支付一定的报酬,减少共享单车运维人员的压力,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