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村级防汛防台“四化”建设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7-2-17 14:19:56 来源:网站集群 

中国农工民主党温岭市总支  市政协农业界


  基层是防汛防台的关健所在,村级更是灾害防御的最前沿阵地,在防汛防台工程措施一时还跟不上的前提下,其非工程措施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市地处浙东沿海,易受洪涝台风灾害影响。多年来,我市坚持防汛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建设并举,全民防汛防台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连续11年实现洪涝台风灾害人员零死亡。但从全省范围来看,面临的防灾形势仍然严峻。据统计,2016年全省因洪涝台风灾害直接影响死亡失踪的有21人,其中14、17号两次台风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2.38亿元。造成全省2016年巨大灾损的主要原因是台风带来的强降雨等级远超重灾地区的防洪排涝工程防御能力,其次是基层尤其是村级防汛防台非工程措施比较薄弱。

  一、我市村级防汛防台非工程措施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通过各级共同努力,我市928个村居(社区)和2000多个村民小组都编制了预案,做到应编则编。预案组织责任体系不断健全,每个村居(社区)、重点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防汛防台工作组,按照防汛责任网格化要求,层层落实明确了20多类1万多名村级防汛责任人,并建立数据库实行动态化管理。市、镇两级都配有防汛物资仓库,山洪灾害重点村都配备了多种监测预警设施,重点村(居)和规模企业也有1支以上应急抢险队伍。但由于我市多年未有台风正面登陆,一些干部群众防汛防台意识逐渐淡化,导致村级防汛防台非工程措施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和隐患。主要表现在:

  (一)防汛预案编制“趋向书面化”。村级防御工作还停留在靠土办法、老经验上,村级干部群众参与预案编制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村级预案镇(街道)编制现象。预案执行没有严格落实到位,编好的“预案”不公示,个别村甚至将编好的预案文本往抽屉里一塞了事,不少地方连村干部也不清楚自身在防汛防台工作中的岗位和职责,群众在台风期间外出甚至追风看潮的情况仍有存在,预案的严肃性、知晓性、操作性较弱。

  (二)防汛责任人信息“更新滞后化”。近年来,我市陆续将村级责任人数据纳入防汛防台信息平台,但平台运行以来,因村级组织负责人发生变化而需更新的责任人信息却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在2016年台风“尼伯特”期间的抽查中就发现,个别镇(街道)存在防汛防台责任人数据未录入、未调整、录入不规范、不完整等问题。

  (三)人员转移演练“过于形式化”。各地预案演练大多停留在市镇两级观摩性演练,形式化、舞台化较为明显,基层实战性演练相对较少,夜间突发性演练更少,容易在突发性灾害天气来临时造成被动应对。如2016年台风“莫兰蒂”期间全省因灾死亡失踪的8起事件中,有6起是因为突发性强地质灾害和山洪引起,其中3起发生在深夜和凌晨。

  (四)防汛物资储备“普遍轻视化”。镇、村两级及工程管理单位现有物资在品种上和数量上对照《浙江省防汛物资储备定额》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镇、村两级重视程度不够、防汛防台的管理资金投入不足。从村级层面看,仅新河镇利用省级补助资金给6个山洪灾害防御重点村配备了一定的防汛防台抢险物资。

  二、加强我市村级防汛防台“四化”建设的建议

  我市各级要合力推进村级防汛防台“四化”建设,补齐当前村级防汛防台非工程措施短板,确保村级组织在灾害面前积极有序高效地开展各项防御工作,继续实现“不死人、少伤人、轻损失”的防汛防台大目标。 

  (一)预案“图表化”。实行村级“防汛工作图表化”制度,全面推进预案文本图表化。预案图表要在村务公开栏、村防汛会商室等显要位置公示。各村应以“温岭天地图影像”为底图,对200多个防汛重点村及近年村容村貌变化较大村,要采用无人机拍摄的影像为底图,编制村级防汛防台形势图(一图一表)。其中“一图”应标示山洪灾害易发区、低洼易涝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房等危险区(点),人员转移路线、物资仓库、避灾场所等要素信息。“一表”即网格责任人信息表,应包括镇(街道)包片领导、驻村干部、村级防汛责任人和各类网格责任人的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涉及小流域山洪灾害重点防御30多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和10个地质灾害隐患村,应注明实施人员转移的启动标准和预警信号。所有经各级审核后的图表预案同步纳入防汛防台工作信息化平台。

  (二)责任人“网格化”。制订基层防汛防台体系长效管理考核细则,市、镇两级财政以及村居(社区)要加大投入,加强对镇、村(居)、组、企防汛体系建设、运行、维护、演练等工作的考核,并将其纳入基层政府的考核内容,镇(街道)党委政府(办事处)也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对村居的考评,全面强化防汛防灾责任体系。对责任人实行动态跟踪监管,责任人变动情况要及时录入防汛防台工作信息化平台,并按规定予以公布。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不留死角”原则,加强以行政村、组为单元,以自然村、居民区、企事业单位、水利工程、山洪与地质灾害易发区、船只、危房、公路危险区、地下空间、下沉区立交桥、农家乐和避灾场所等责任区为网格的责任体系建设,配齐、配足各类责任人,做到分片包干,重要岗位实行AB岗,实行定格、定人、定责监管。

  (三)演练“常态化”。充分利用“415浙江防汛防台日”、“512国家防灾减灾日”、“710台州防台风日”、“5月份最后一周浙江省防汛演练周”等纪念日为载体,加强防汛防台实战化演练,不断增强基层干部群众防灾意识,条件允许时可开展夜间人员转移演练。要针对不同人群特点,特别是学生、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危险区域和危险行业人员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针对各镇(街道)、村(居)、企事业单位防汛防台指挥人员和抢险救灾人员流动性大,新上岗人员对防汛防台救灾业务不熟悉的情况,市、镇、村各级每年都要组织开展“演练式”培训,使其更好地适应防灾救灾实际工作需要。

  (四)物资储备“定额化”。全市200多个防汛重点村都要设立防汛应急抢险物资仓库。考虑防汛重点村以偏山区为主,村集体收入少,应由市财政出资,按照防御重点类别,根据《浙江省防汛物资储备定额》配足配齐应急抢险物资,实现物资定额化储备。防汛重点村对雨具、应急照明灯等日常抢险物资应进行标配;其他村的防汛物资配备按照联村联片的方式进行储备,可考虑设在各镇(街道)的管理区办公场所,方便相关村就近及时调拨使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