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会议 >> 全体会议

关于打造我市环“三湾三港”美丽经济带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7-02-17  来源:网站集群 

周秀萍 委员


  当前如何落实习总书记“两山”理论,加快发展我市美丽经济,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打造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升级版是个重大现实问题。

  一、我市环“三湾三港”美丽经济带建设的差距和短板

  (一)旅游资源分散,美丽经济发展滞后。当前在全国开启海洋旅游“深蓝”时代、乡村旅游“黄金”时代的大背景下,旅游、体育、文化、养老、健康等五大幸福产业将是下一轮经济的风口,实践证明愈是经济下行时期旅游等幸福产业愈会逆势而上。我市海洋资源丰富,海洋旅游基础条件较好,有着非常独特的阳光文化产品、海洋文化产品、石屋文化产品、闽南民俗文化产品、滨海特色农业产品和红色文化产品,沿海岸线上分布着两万多间石屋和100多个石屋古村落,以及众多的岛屿、海湾、渔港、丘陵。但是目前各类资源分散无集聚、各自为政缺合力,集中开发利用滞后,与近年高颜值的德清、安吉、桐庐等先进县市相比,我市乡村旅游知名度还不高,新兴现代服务业发育还不全,作为朝阳产业的美丽经济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乡村建设质量层次欠高,产业引领发展滞后。对照省委提出“十三五”期间要重视发展美丽经济、建设环境产业文化协同发展的美丽乡村升级版要求,我市真正出彩的村庄还不多,以往重环境整治多,产业文化发展少,建设标准层次欠高,长效管护缺乏,创建村庄较为分散,无形成连片成线的集聚效应,真正具备生态环境和产业人文优势的沿海沿山沿河村庄开发滞后,石屋古村落未充分有效保护利用,亟需向产村人一体的美丽乡村升级版转型。

  (三)渔民转产转业艰难,区域协调发展滞后。当前如何破解渔民顺利转产转业和经济薄弱村发展难题是个重大现实课题。从全市来看,坞根、温峤、城南、石桥头、石塘、滨海等镇经济和基础设施发展仍然相对落后,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年收入15万元从下的近100个经济薄弱村和绝大多数的贫困人口及需转产转业渔民都基本上分布在这些区镇。如何加大这些欠发达地区乡村的扶持发展,更好更快带动沿海渔民转产转业、增收富民和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和职责所在。

  二、打造“三湾三港”美丽产业带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重点区块和线路的打造。坚持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发展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按照“一环五区十带”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布局,整合资源,重点打造“五区十带”。“五区”分别是西南生态旅游区、南部围涂观光区、石塘半岛度假旅游区、东部田园海岸体验区、滨水休闲观光区。“十带”为方山南嵩岩一上保山一峨眉山区域的火山台地风情带、明因问禅体验带、主题海岸旅游休闲带、滨海特色农业体验带、中央湿地休闲文化带等十带,要将九龙汇湿地带打造成温岭最高端、最有品味的城市会客厅,将沿海三湾和风情小镇打造成温岭最浪漫、最有韵味的度假胜地,建设“精致、大气、灵动、浪漫”的山海温岭。

  (二)加快美丽乡村升级版的建设。要按照村庄即景点、农园即景区、农品即礼品的要求,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按照“景观美、产业美、文化美和全域美”四美融合,深化环境整治,培育特色产业,展示特色文化,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宜享新乡村。在特色景观打造上,要实施景观主题化、景观游乐化、景观生态化、景观情境化、景观本土化、景观动感化。在特色产业打造上,各区域既要差异互补,又要以旅游为龙头,旅农文商体养学金一体化融合,实施四季全时全业全民发展,“吃、住、行、游、购、娱、体、养、学、悟”整体培育,让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在特色文化打造上,要加大传统石屋建筑、传统村落和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力度,留住乡土乡俗乡愁,留下遗产不留遗憾。引进国内一流文化策划组织团队,把温岭独特的闽南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以及世界级的石屋文化挖掘好、活化展示好、开发利用好,形成我市独特的文化体验产品,同时要沿海沿河沿山布局一批各具特色风貌的温派民居,开发一批旅游地产、度假养生养老房产和海滨小镇、水乡小镇、坡地小镇,彰显山海水城风情。

  (三)加强交通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要以全域旅游为引领,以沿路、沿景区、沿产业带、沿山水线、沿人文古迹等区域为重点,整合相关政策,打造集生态、旅游、休闲、景观、人文于一体的“十大”美丽公路观光带、“十大”美丽山地湖库休闲带和美丽滨水休闲带,环海岸线运动观光带、美丽田园休闲带、人文古村体验带,建设贯穿全市海(水)岸线的绿道、游步道、舟行道和自驾道系统,基本实现精品线镇镇通。同时重点抓好乡村旅游“八小工程”(旅游厕所、购物商店、停车场、医疗站、垃圾站、标识标牌、A级景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带动沿线旅游链式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

  (四)加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坚持一手抓招商引智、一手抓农民创业,把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作为“蓝海”来突破。要全民发动,招开发商、招投资商、招运营商、招服务商,引入资金资本、引入人才团队、引入品牌企业、引入智库平台,加快发展一批特色旅游小镇、旅游村庄、旅游基地,打造一批高逼格高颜值的爆点产品,引领温岭乡村旅游高端独特创新发展。同时要全面规范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重点推动精品民宿、文化民宿和大众民宿协调发展,鼓励沿线渔民大力发展休闲庄园、森林人家、自驾露营、户外运动、海上游艇、赶海体验、传统工艺、民俗文化和海鲜美食等新产品,建设一批农家乐综合体,推动渔民转产转业。

  (五)加强要素服务保障。一是政策保障。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大胆突破审批障碍,积极探索新政策。二是资金保障。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和村集体、村民多元投入机制。三是服务保障。加强渔民村民转产转业和创业创新的培训,培育一批农民创客。四是规划保障。要通过“艺术家创作基地”、“设计师工作室”等平台,吸引国内外一流的策划设计团队到温岭来。五是组织人才保障。建立市、镇、村三级组织体系和“专家服务团队、工匠施工团队”两支队伍,充分发动群众,上下内外合力共建,早日建成造福于百姓和子孙后代的“黄金水岸幸福产业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