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经济界三组
城市经济是以中心城区及相关功能区域为主要承载空间,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资源配置和辐射带动能力突出,开放、协调、共享的新型经济形态和现代经济体系。根据台州市“十三五”规划“一都三城”的目标定位和“三区两市”协同发展的要求,温岭要成为台州副中心城市,必须加速推进城市经济发展。这既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积极适应新常态、增强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破解县域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突破县域发展小格局、拓展经济空间的战略所需。
一、我市城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对城市经济发展认识不到位。城市经济无论在要素结构、增长动力,还是产业特点、经济结构,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但囿于多年来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定势和发展策略,一些部门和镇(街道)对发展城市经济的认识还不到位。一是对城市经济的内涵认识不清。认为发展城市经济就是依托“市域”发展的经济,没有认识到城市经济的内涵是集聚经济、创新经济和服务经济。二是对城市经济发展规律把握不够到位。简单地把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些举措、方法套用到发展城市经济中,成效不明显,特别是在构筑大平台、扩大有效投资、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等方面缺少新招实招;创新驱动和发展方式还停留在传统发展方式上;对推进五水共治、四换三名、三改一拆等转型升级组合拳缺乏深刻认识,认为还是搞规模扩张、遍地开花能在短期出实效,没有从提升城市品质、发展城市经济的长效目标上下功夫。
(二)城市经济总体质量有待提高。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主要是机电水泵、制鞋、汽摩配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一些大中型企业的研发力量不强,难以留住人才,导致一些传统优势产品市场份额萎缩,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由2009年的51.7%下降至2016年的33.7%;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很薄弱,总体质量有待提高。与城市相匹配的商贸业、现代物流等服务业以个体为主,限额以上的总量占比不足20%;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近年来大力推进的金融业、旅游业等在发展中也面临困境,经济增长缺少后劲和亮点。
(三)集聚集约型城市经济规模不发达。近年来我市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形象也日益丰满,但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未能真正转到城市经济的发展轨道上来。产业结构未能实现根本改变,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已经建成的几个城市综合体,由于没有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入驻和引领,缺乏较强的服务业业态支撑,难以发挥其应有效能。据统计,银泰、锦江和耀达三家百货2016年共实现零售额2.14亿元,仅占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2.1%;新天地全是个体、没有企业,没有上报数据。总部经济基地的9幢大楼大多用于出租,业主自身经营的不多,运营比较好的青商大厦34家业主中也只有10家左右是自身在经营。
(四)城市经济发展的竞争压力加大。从宏观来讲,2008年以来世界及我国的经济走势,已不再遵循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所描述的周期性轨迹,经济风险随时爆发,“不确定性”将成为长期的经济术语,这也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难度。从微观来说,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我市正面临周边区域的竞争压力,如椒江的楼宇经济、高档时尚生活用品消费,路桥的市场零售经济,临海的医化、休闲产品经济,玉环的现代物流、港航经济,仙居天台的旅游经济等,更具特色和亮点。
二、加快发展城市经济的若干建议
(一)规划引领,构筑城市经济发展框架。一是重视总体规划引导。应制定城市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对城镇体系、产业布局、公共服务配置和生态空间等作出统筹安排,为优化城市经济空间布局,拓展新型高端城市经济的承载空间创造条件。二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高端要素集聚优势和周边区域的空间资源优势,重新审视发展战略空间,明确今后加快发展城市经济的量化目标和重点抓手,谋划生成一批重大项目,统筹布局,形成科学有序的产业分工。三是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行功能分区,结合区域优势功能发展符合区域实际的城市经济,实行错位发展,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
(二)创新驱动,打造城市经济发展引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经济活力,改善营商环境,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一是对科创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企业研发投入,加快发展信息产业、装备制业等高端产业。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提升和完善中心城市商贸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和现代物流等,提升城市产业层次。三是加快发展新型信息服务业,让绿色化、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以网络协同创新重构传统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使内部组织扁平化和资源配置全球化成为制造企业培育竞争优势的新途径。
(三)转型升级,搭建城市经济发展平台。解决城市经济发展中“传统产业升级难、大企业大产业形成难、高新产业发展难、现代服务业发展难”的四难问题,必须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城市新区、东部新区和铁路新区三大平台建设。城市新区是培育城市经济的主平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重点加快环九龙汇核心区开发,打造绕湖经济圈。东部新区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要坚持产城融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同时加快教育、医疗等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铁路新区是“走出去”发展的“桥头堡”,要以提速打造泵业智造小镇为推动力,建设泵业制造、孵化、交易、物流、检测、标准六大中心,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步伐。
(四)集约要素,增强城市经济发展承载力。一是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扩大金融机构的规模,拓宽投资渠道,有效发挥金融企业的筹融资功能,更好地发挥集聚作用。二是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功能区块,推动高端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使商业、金融、信息等行业和以柔性化生产体系为主的中小企业在功能区块集中,形成现代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三是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推行招商“一事一议”,对投资规模大、拉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给予最大限度优惠,促使大项目在温岭落地生根;对公益事业类用地,要本着无利或微利的原则,实行土地优惠,吸引项目入驻,推动公共事业发展,聚集温岭城区尤其是城市新区人气;将商住项目建设与公益事业、周边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实行捆绑开发,改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应晓燕 市三产办副主任 经济界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