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郭文标:守住生命线,办好群众事

发布日期:2017-2-13 08:42:06 来源:网站集群 

  石塘背山靠海,对于大多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而言,成为渔民,是最为现实的谋生方式。然而30多年前,对于13岁的郭文标而言,成为渔民,却是一件难事。

  当时的石塘,人多船少,造就了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一户人家只有大儿子和二儿子能下船。郭文标刚好排行老三,面对硬杠杠,他即使无奈,也只能服从。

  上不了船,总得糊口,郭文标干脆置办了条小船,给自己安了个渔民的角色,摆渡、外出捕鱼,他风里来浪里去,生活过得很艰辛。当时的他没有想到,这一选择,却在日后谱写了一段“平安水鬼”的传奇。

  在刚置办小船那年,郭文标就做了一件让人赞不绝口的事。有天,一位叫郭家喜的老人不慎落水,年仅13岁的郭文标见状,当即跃入海中,将老人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面对大人们的赞许和老人感激的目光,少年郭文标读懂了救人一命的意义,从此萌发了救人为乐的强烈情愫。

  自那以后,郭文标便与救人一词分割不开,几十年如一日,他往返在汪洋与陆地之间,用自己的义举,救下了近千人的生命。更让人动容的是,救人无数的郭文标从不收取报酬,每年下来,光油费就要损失好几万元,尽管妻子很不理解,但他的择善之心却从未改变。

  郭文标的善行感动了许多人。在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民间海上救助站成立,越来越多的渔船和渔民自发地加入到了义务救援的行列。

  “石塘有句古话,叫‘鱼帮鱼、水帮水、行船老大帮水鬼’,意思就是渔民之间要互相帮助。”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荣誉,郭文标并未背上包袱,仍旧日复一日,奔波在为渔民排忧解难的路上。

  成为市政协委员、省人大代表后,郭文标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要考虑的也更多了,但和救人时的满腔热忱一样,他为百姓办事的心未曾改变。郭文标提出的提案与建议,大多关乎渔民切身利益,“我是渔民中的代表、委员,当然要先为渔民说话。”

  几十年的救人生涯,令郭文标对海上救助感触颇深,“民间海上救助,力量还是太过薄弱了。”为此,他为加强海上救助力量奔走疾呼,“希望省里、市里能对海上救助这块重视再重视,加强各省、市、县的协同作战,保障渔民的生命安全。”

  今年,郭文标又注意到,“按照现在的政策,70海里以外、7级风以上都不属于救助范围,但现在出事的船只往往都在两三百海里外,就近的地区限于政策无法施救,我们赶过去费时太久,会错过最佳抢救期。所以,我提出,希望自上而下建立海上救助机制,更加及时、合理地开展海上救助。”

  郭文标的关注点不只海上救助,当看到原先的渔民养老保险政策存在一定问题时,他四处调研,整理出了一系列提案,为渔民争取到了实实在在的权益;当看到河道污染问题后,他几年来连续提交提案,希望加强环境治理,加强源头管控;当看到渔业产量下降,他想到了渔民转产转业,为发展石塘旅游业奔走疾呼……

  “当代表、委员,就要为老百姓讲话,为老百姓办事,没有做到这一点,就不配当代表、委员。”面对记者,直爽的郭文标吐露了心声。

  (记者 潘国志)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