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 调研报告

关于深化多城同创工作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16-08-10  来源:网站集群 

  为了加快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文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自我加压,决定开展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为主要目标的多城同创活动,并把深化多城同创工作确定为今年专题政治协商课题,以推进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市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高度重视,认真制定调研方案,周密部署调研活动。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座谈讨论、委托抽样调查、赴先进地区考察等方式,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研究提出深化多城同创工作的对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多城同创主要做法及成效
  我市多城同创启动阶段的创建工作,克服基础差、时间紧、任务重等种种困难,强势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先后通过了台州市、浙江省两级明察暗访,仅用四个多月时间,获得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资格,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据统计调查,至6月底,多城同创支持率高达99.4%,其中对市容环境整治的满意率达97%。
  (一)全民总动员,全速推进创建活动。
  强化组织保障力度。市委市政府把多城同创作为“一把手工程”,书记、市长亲自挂帅,成立市多城同创工作委员会及办公室,专门制定实施方案,专项建立责任追究和目标考核机制,定期通报考核结果,强力推动工作进程。市同创办实行周例会制度,不定期召开推进会、协调会,强化巡查督查,实施督查令制度;各街道和创建部门成立相应机构,按照责任、措施、工作三到位要求,层层部署落实,用足用尽各种措施,全力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
  强化对标创建力度。自今年1月8日动员大会后,市委市政府迅速部署实施了多城同创“百日攻坚”26个专项行动。全市上下立即投入克难攻坚,坚持“七加黑”、“晴加雨”,高强度、高效率推进,竭力整治市容环境“脏乱差”,竭力补强基础设施短板,对省市专家组反馈问题即知即改,举一反三整改。市同创办加大监督力度,截至5月底,下发任务清单127份,督查令413份,查找问题1万多处。设立投诉举报专线和专题曝光栏,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开展明查暗访。
  强化创建宣传力度。主流媒体开辟专栏密集开展多城同创宣传,实施正面宣传与问题曝光并举,制作动画形象代言人,拍摄专题公益广告。开展“做文明有礼的温岭人”主题教育活动,“小手拉大手,同创魅力城”、“垃圾不落地,温岭更美丽”和“不文明交通行为随手拍”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张旗鼓地开展立体式宣传。
    (二)全域开展整治,全力改善市容环境。
  集中整治环境卫生。组织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突击月”活动,以城区为重点,全市域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各街道组织开展“六清”专项行动,全面清理整治城中村、老旧小区、城郊村陈年垃圾、畜禽养殖、流浪犬只、乱堆乱放等问题,彻底消灭露天粪坑,清理生活垃圾十多万吨,城北、横峰清理陈年工业垃圾数十万吨。各街道、各部门坚持整治巩固两手抓,实施全天候巡查,巩固整治成果。进一步落实长效保洁机制,确保主次干道实施16小时快速保洁,背街小巷及社区、城中村实施12小时巡回保洁。
  重点整治城管顽疾。组织零点行动、清晨行动、夜巡行动,实施错时整治,清理整治马路市场20个、流动摊点4500多处,全面整治占道经营。综合整治街景立面,对主干道临街建筑街景立面实行统一规划设计,拆除户外广告2.6万平方米。全面实施农贸市场改造整治,解决“脏乱差潮臭”五大突出问题。深化完善“牛皮癣”市场化整治机制,五个街道整治全覆盖。采取严整治、严规范、严巡查,建设样板路、严管街、示范街、示范小区。
  专项整治食品安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刑事立案36件、刑拘62人,将4家违法违规企业列入“黑名单”。实行市场化服务,加大除“四害”力度,通过了省级达标考评,加强活禽市场整治和生猪屠宰管理,推进生物病媒防控。重拳整治“六小”行业,截至5月底,完善1048家小餐饮“三防”设施,补办证649家,关停110家。狠抓生活饮用水安全,不断加强水源保护措施,加强水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
  (三)全线实施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
  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东部垃圾焚烧厂正式投入运行,生活垃圾实际处理能力增加到1700吨/日,实现了完全自主处理目标,生活垃圾处理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100%。改造垃圾中转站6座,增加果壳箱、垃圾桶密度。新建公共厕所25座,改造79座,建城区公共厕所总数达到104座,数量和等级均达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区堵头拆迁有效推进,深入实施“城区市政设施改造提升工程”,修复破损道路28条,维修人行道22000平方米,施划停车位2600余个,道路隔离护栏、标志标线建设明显推进。大力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现有公园绿地面积371万平方米,人均13.16平方米,绿地率38.47%,绿化覆盖率44.04%。
  加快城区排污设施建设。改造建设城区排污主干管网30余公里,城区截污主干管网框架基本形成,建城区13座污水提升泵站实现24小时水质在线监测和远程操控,平均日处理水量10.7万吨,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9.2%。加大市区重点河道治污力度,实施东月河水环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污水处理、雨污分流、污水纳管等项目的整治和建设。
    二、多城同创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比兄弟县市的创建历程,我市启动阶段的创建工作更具实效,但长期创建准备不足,推进思路不够清晰,整体创建差距较大,全民参与度不高,创建工作有待全面深化。
  (一)思想认识亟需统一,长期创建意识有待强化。
  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新媒体宣传乏力,市同创办没有开设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综合性宣传内容无法及时公之于众。创建目标宣传不够到位,许多群众不知道多城同创“创什么”,据调查,“多城同创”知晓率达94%,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率却只有73%,群众参与多城同创宣传的仅占16%。“做文明有礼的温岭人”活动,推动措施缺乏,发动群众参与缺少载体。重点对象教育不够有力,学校缺少专题教育内容,没有列入德育教学计划;对新温岭人的宣传教育没有开展,难以形成创建活动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基层干部宣传方法简单,导致群众错误认为环境整治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党员干部认识不一。创建启动阶段全市上下对争取创建资格质疑声较多,机关干部主动投身创建缺乏热情。街道和职能部门干部经历了高强度、快节奏的大整治大建设活动后,普遍出现松懈情绪。村居干部积极性不高,对多城同创有“三怕”思想:一怕环境卫生突击整治反弹快,群众怨言大;二怕环境卫生整治支出多,村级支出压力大;三怕环境卫生整治群众抵触,换届选举得票低。城中村干部在实施环卫保洁“一把扫”机制后,村容村貌管理意识弱化,推进环境整治力度不足;城郊村环境卫生基础差,环境整治见效难,大部分村干部存在应付心理。
    长期创建准备不足。获得创建入场券后,后续创建思路不够明确,具体工作部署不多,部分街道对常态化创建缺乏长远谋划和短期安排,在深化整治、强化责任、保障经费、深入发动等关键环节,跟进措施不力;职能部门对创建工作有所放松,推进整治、建设的速度趋缓,巩固整治成果措施乏力,出现反弹现象,街道和职能部门都缺乏长期创建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工作准备。部分市直机关履行共创共建责任不到位,一些单位的路段包干和村居联系,除考核验收期间接到通知上路下村外,基本没有实质性开展。
    (二)责任体系亟需完善,组织架构有待强化。
  顶层设计存在缺陷。多城同创涵盖五水共治、三改一折、交通治堵、两路两侧、四边三化等整治建设内容,目标任务同质化,机构职责交叉多,缺乏统筹协调机制。同创办与事业性质的市创建办合署办公,统筹协调全市创建工作,存在“小马拉大车”现象,抽调的工作人员精兵强将少。市同创办履行协调职能不够全面,对个别多部门共同承担的创建事项,交由主管部门自行召开协调会、印发会议纪要、分解落实责任。创建经费保障准备不足,存在“先上车后买票”现象。
    创建合力尚未形成。职能部门对街道的创建业务指导、技术支持、力量配合不够有力;部门与部门职能交叉,相互推诿扯皮、交叉职责不落实的现象比较突出;部门和街道创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协调的及时性和实效性不强;有些部门面对问题绕着走,探索创新不力。“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创建职责机制尚未有效落实,创建主体多头、多张皮磨合现象普遍存在,合力创建格局尚未真正形成。
    村居责任缺乏刚性。村居(社区)的创建责任没有具体要求和标准,多数街道没有建立村级创建责任制,缺乏开展创建竞赛活动的载体。村居(社区)开展环境整治不平衡,有些村两委班子齐上阵,谋划早,力度大,成效好,群众满意度高;有些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认识模糊,开展环境整治缩手缩脚,力度不足,进展缓慢,成效不够明显;还有不少村班子战斗力弱,创建工作没有实质性开展。
  (三)环境整治亟需深化,长效管理有待加强。
  区域整治不平衡。街道与街道、村与村之间创建力度不平衡,成效不一。入城道路里程长,沿线两侧市容环境不尽人意,绿化美化亮点不够突出。除太平街道主城区、城区主干道外,其他区域的市容环境状况对照创建标准差距仍较大,背街小巷、城郊村、城乡结合部,公路、河道沿线、广场公园、绿化带内的环境卫生有待进一步整治。建城区的电力、通讯、电视等空中管线乱搭乱拉现象突出,入地改造或隐蔽化整治有待开展。
  重点整治任务艰巨。农贸市场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内外环境整治仍不够到位;小餐饮业无序发展,卫生状况、无证照经营、污水油烟排放等问题依然突出;“牛皮癣”整治力度不足,回潮现象明显;城区流动摊点整治堵疏措施乏力,反弹现象已显现,疏导点建设不力,群众意见较大;城区工业集聚区和外来民工居住区生活配套设施滞后,饮食流动摊贩、夜间马路市场、河边路边成公厕整治难;公共场所禁烟执行不力。
    常态化管理机制缺乏。创建工作“上热、下冷”现象明显,群众参与度低。建筑垃圾处置难,收集机制缺乏,消纳场所不足;广场、公园、绿地常态化保洁难,环卫、治安管理亟待加强;毁绿、占绿现象比较普遍,打击管理手段缺乏;村民门前屋后乱堆乱放,缺乏约束措施;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形同虚设;环卫规划、保洁体制不够完善,街道环卫保洁设施落后,保洁力量短缺,环卫保洁水平提升难。
  (四)基础设施建设亟需提速,攻坚力度有待加大。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市政基础设施落后,建设项目量大面广,市政道路损坏严重,重复返修多,老城区道路、背街小巷道路完好率低,前期突击整修后遗症已显现。马路拉链现象成为顽疾,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失控,修复责任落实不到位。城区排污设施落后,污水纳管工程巨大,老城区雨污管网互通整改难。正在进行的纳污管网建设,挖掘道路遍地开花,成为新的脏乱差问题。
  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环卫事业发展滞后,新区开发、旧城改造、住宅区和大型建设项目,许多没有规划建设环卫基础设施,实施见缝插针式的补建,相邻各方阻止落地难。城区公厕布局欠合理,垃圾收集点和中转站配置不足,城市新区环卫基础设施零配套零建设。城区缺乏一体化环卫规划,城北、横峰街道无环卫规划保障,环卫基础设施更加滞后,补建任务重,解决规划、用地难。陈年垃圾、生活大件垃圾处置机制缺乏,环境整治清理的巨量工业垃圾,有效消纳成为一大难题。
    停车设施建设问题突出。主城区停车泊位缺口仍高达2万个以上;部分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商业建筑无配建停车场地和设施,已建设施改作他用情况突出;车辆占道停放、违规停放现象突出,有序停放与交通治堵成为难解的矛盾。
    三、深化多城同创工作的建议意见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攻坚更加艰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基础有待全面夯实。多城同创任重而道远,迫切需要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创建措施,全面强化责任,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达目标不罢休。
    (一)坚定创建目标,牢固树立长期创建思想。
  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建设美丽温岭愿景,是多城同创的根本目标。全市上下的思想认识需要再统一、再提高,全民参与需要再发动,并率先在党内开始抓起。一要努力夯实多城同创思想基础。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全市党员围绕多城同创与优化发展环境、与实现人民群众愿望、与美丽浙江建设三对关系,开展多城同创重大意义大讨论活动。要立足温岭经济发展现状,剖析全省排名下滑原因,深刻认识抓多城同创就是抓发展环境;正视市容环境现状,剖析群众对多城同创从漠视变为期待进而充满希望的原因,深刻认识突击整治是必须的因势之策,但不是多城同创之道;结合省委近期部署的2020年全省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覆盖,深刻认识开展多城同创已时不我待。二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市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全体党员、发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创建活动,特别是党员干部务必要同心同力,当好排头兵。各部门(单位)、镇(街道)和村级党组织要对组织发动的具体措施、担当多城同创的具体责任提交书面报告,并对其履行职责情况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三要组织开展机关党员干部作表率活动。机关党员干部要从履行岗位职责和党员职责二个维度,对多城同创“我要怎么做、我能做什么”作出书面承诺;按居住区域组建临时党支部,帮助、指导、参与所在村居(社区)或小区的创建工作;带头践行“做文明有礼的温岭人”活动,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形象做好表率作用,对机关干部乱停车等不文明行为实行通报曝光。
  (二)理顺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创建责任。
  长期创建需要完善的组织体制和责任机制保障,进而有序推进创建工作,有效实现创建目标。一要强化多城同创统领功能。围绕多城同创大目标,以多城同创统领五水共治、交通治堵、两路两侧、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各项创建工作,由市多城同创工作委员会统一协调,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职责分别组织实施,各项创建联同,合力推进创建,增强整体实效。二要强化市同创办统筹职能。市同创办要全面履行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职能,紧扣创建目标期限,进一步明确创建工作思路,制订长远工作计划,画好路线图。全市创建工作年有目标清单,月有项目清单,周有督查清单,加强责任机制和保障机制建设,增强协调工作的及时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跟踪问效,全力推进。市同创办需长期设立,要加强机构建设和班子职级配置,进一步配强工作人员,使其与承担的职能相适应。三要强化部门街道共创合力。进一步落实“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创建责任机制,突出街道的创建主体地位,对辖区创建工作负总责;突出职能部门创建主力责任,按照项目清单在各街道实施创建,接受街道监督;涉及多部门共创事项,由主责部门牵头合力实施。开展部门政务责任清单制建设,厘清部门职责,减少职能交叉,提高政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对职责交叉的创建工作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补强短板。增设监督协调层级,抽调退二线市管干部成立监督协调小组,由分管街道市领导牵头,帮助街道及时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协助市同创办对街道创建工作开展监督。四要强化村居(社区)创建责任。明确规定村居(社区)创建职责,建立考核机制,与其各项奖补政策、评先评优、换届选举挂钩。构建村级多城同创竞赛平台,定期开展环境整治成效“十优十差”村居评选、星级社区建设评比等活动,使村级基层组织创建有目标、有方向、有压力。调整市级部门路段包干和联系村居机制,实施创建工作薄弱村蹲点指导制度,由市级机关派出工作组蹲点开展共驻共创。建立辖区共创共建机制,落实辖区内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参与共创共建责任。五要强化创建经费保障。多城同创往往需要坚持几年甚至十多年,经费支出大,需纳入财政预算,作出专项安排,并建立完善创建经费申报、审核和使用监督机制。同时应对城北、横峰街道的创建经费,出台倾斜支持政策;制定村级创建经费以奖代补办法,减轻村级支出压力。
  (三)深化创建措施,切实提升整治管理实效。
  开展常态化创建,重点整治不能松,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慢,长效管理措施不能软,深化创建力度不能弱。一要着力提升环境质量。着重推进薄弱区域环境整治,改善重点部位环境卫生状况,深入探索背街小巷、空中管线、地下管线、农贸市场内外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残疾车非法营运、公共场所禁烟等整治建设管理新路子,全面提升城区环境卫生整体水平。竭力补强环卫设施短板,加强城区垃圾收集点和垃圾中转站规划建设,补建城市新区环卫基础设施,进一步推进水环境治理。规划建设城区快速道,提升快速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继续加大堵头拆迁力度,扎实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花大力气提升城区和入城口绿化、亮化、美化水平。二要着力强化城市管理。利用人防经费,建设城区地下停车场,引入民资建设停车设施,改造人行道增加泊位,解决停车难。坚持堵疏结合,设置流动摊点经营区和便民疏导点,实行严查严管严罚,解决流动摊点无序问题。借鉴义乌经验,构建城管、公安、法院联动整治机制,依法加大整治“牛皮癣”力度。严格小餐饮业准入条件,制定改造提升标准,落实整改期限,促进行业整体提升。三要着力完善长效机制。各街道要建好用好综合执法队伍,建立常态化的全天候巡查整治机制,防止问题回潮反弹。强化规划功能,杜绝城市建设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脱节现象。实行城市环卫规划、垃圾处置和保洁责任一体化机制,强化村级环卫管理和保洁责任。借鉴海宁市经验,积极探索城市环卫保洁市场化服务,引进企业实施垃圾分类处理,规划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所,解决建筑垃圾处理难。四要着力深化建设目标。以环境整治建设管理为基础,深化市容市貌建设目标,对每个街区、每条道路设定共性创建目标和个性特色要求,每个街道建设一个以上特色街区,创建城区精品街。通过特色街区和精品街路建设,充分展现温岭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特色、创业创新精神和群众精神风貌,赋予城市活力和内涵。
  (四)创新活动载体,竭力推动城市文明建设。
  文明植根于秩序,持续不断的创建活动,不仅能够实现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而且能够推动全民文明素质的养成。一要创新文明习惯养成载体。以“做文明有礼的温岭人”活动为统领,深化“感动温岭”、“劳动模范”评选活动,在全市范围定期开展好人榜评选和文明乡风评比活动,使更多的好人好事得到推崇。充分发挥媒体监督职能,公开曝光市容环境突出问题和不文明行为,使更多的不文明行为和不良习惯受到鞭挞,营造浓厚的文明建设活动氛围。各创建整治办公室每星期定量提供新闻线索,市督考办对曝光问题跟进监督。二要创新文明行为引领载体。开展“全民环境卫生日”活动,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期间,确定每季第一个星期的星期日为全民环境卫生日,发动全市上下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扫。在成功创卫后,确定每年的春夏交替之日为全民环境卫生日,切实增强爱护环境、讲求卫生意识。大力发展志愿服务队伍,由政府、志愿者协会和爱心企业联动,组建环境卫生监督和文明行为引导志愿服务队,上路进街开展志愿监督引导,由群众教育群众,改正行为陋习,提升文明素质。三要创新文明素质教育载体。把温岭的先进历史文化、模范典型事迹和市民行为规范要求等知识编成地方教材,纳入学校德育教育,组建以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为主体的兼职教师队伍,到学校开展宣传教育。由企业承担教育新温岭人的主体责任,定期组织员工在企业周边和集中居住区打扫环境卫生,切实增强环卫责任意识,把多城同创纳入新温岭人“积分制”评分体系,使参与创建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村民委员会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协议,纳入村规民约,与村民的年终分红挂钩,增强约束力。


                                        温岭市政协调研组
                                           2016年7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