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 调研报告

关于整合滨海旅游资源 加快东部滨海旅游发展的建议案

发布日期:2016-07-05  来源:网站集群 


(2016年6月29日政协温岭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

温岭市人民政府:
  为加快东部滨海旅游开发,推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市政协专门成立课题组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6月29日,市政协十三届三十五次常委会议进行了认真协商讨论。会议认为,我市自2013年将沿海开发列入“五大战略”以来,把东部滨海旅游开发作为沿海大开发的重要引擎,滨海休闲和观光旅游开发建设加快推进,东部滨海旅游得到了蓬勃发展。但由于开发起步较晚、区域统筹协调开发力度不够等原因,东部滨海旅游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与发达地区、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资源整合利用不足。目前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松门洞下,石塘车关、沙头、三岙、五岙等局部区域,大量岛屿、海湾、石屋、滩涂、人文历史点等滨海旅游资源尚未有效转化为旅游产品,石屋年久失修及人为破坏的情况较为严重。已开发景点多为点状分布,没有串联成线或面,开发整体性不强。海上观光线路和游船旅游项目开发少,以海洋和海岛为中心的旅游开发尚未形成规模。产业要素关联衔接不紧,“吃、住、游、购、娱”等要素布局分散,娱乐、休闲、购物等参与性项目缺乏,难以吸引游客长时间停留。
  二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滨海旅游企业总体呈现“小、散、弱”状况,缺乏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旅行社、酒店、旅游企业集团等,缺少高层次和应用型的旅游专业人才,旅游产业集聚度和规模化程度较低。现有滨海旅游产品的资源依赖性明显,技术创新与价值创造能力较弱,产品较为单一,缺少有足够吸引力的旅游龙头产品和精品工程,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三是统筹协调力度不强。市级层面虽然成立了市旅游工作委员会,但缺乏常态有效的一体化管理和协调机制,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各自为政现象。滨海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缺乏统筹,各专项规划之间兼容度低。东部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尚未正式出台,一些无序开发和破坏仍在持续,相关规划、项目、资金、人力的统筹整合有待加强。
  四是政策保障体系不全。土地利用、沿海防护林开发、海岸线保护、无人岛开发利用等政策限制缺乏有效突破,部分归口管理不够明确,导致一些市场前景较好的旅游项目难以发展壮大。如“渔家乐”项目的审批和管理尚未出台规范的发展政策;石屋保护缺乏责任主体,《温岭市石屋保护利用管理办法》、《石塘镇异地安置政策》等仍在酝酿之中,石屋保护与居民建房的矛盾突出;对民宿开发建设缺乏科学的评估和规范的改造标准,造成开发管理相对混乱,加上石屋租用协议双方的义务和权利不清,村民与开发商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隐患。
  五是配套设施相对滞后。东部滨海区域尤其是石塘镇,人口稠密,地形、建筑等情况特殊,交通条件受到严重制约,加上内部交通方式单一,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缺乏,通达度差已成为制约东部滨海旅游发展的严重障碍。海上交通发展滞后,缺少旅游专用码头,现有的旅游接驳和“渔家乐”捕捞船只总体上档次偏低、安全性差。内部配套设施及公共环境不尽人意,村落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游乐购物场所、宾馆饭店、安全设施以及通讯服务、交通路网、供水供电等基础配套相对滞后,严重影响投资吸引力。
  会议建议,我市要积极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把东部滨海整体区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科学整合资源,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统筹有序推进滨海旅游发展,使东部滨海旅游成为带动我市旅游经济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一、坚持“谋定而后动”,以市场导向优化发展规划。建立以全域旅游为引导的区域顶层规划,尽快编制出台《东部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建立起以总体规划为统领、片区(景区)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相衔接的规划体系,提高各项规划的兼容度,实现“多规合一”。对东部滨海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摸底清查,实施目录管理。加强资源开发研究论证工作,合理安排开发过程,控制开发强度,进一步明确各类空间的管控原则和措施,对目前没有条件开发的旅游资源,要以保护为主,避免低效开发和破坏性建设。加强滨海旅游资源与陆地旅游资源以及相关产业的联动和融合,围绕滨海旅游加快发展“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商贸”、“旅游+互联网”等新业态,合理调整优化东部滨海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
  二、坚持“用精品铸品牌”,以项目抓手提升发展质效。充分培育挖掘海洋文化、曙光文化和石文化,强化特色旅游项目开发,按照“一岛一主题”、“一地一特色”等目标营造一批特色滨海景区,培育一批滨海精品旅游线路,提高产品的趣味性和游客的参与度,形成符合东部滨海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强化项目龙头带动,培育特色拳头产品,打造我市滨海旅游亮点,通过规划控制优先布局高端旅游项目,对重点旅游区域和项目开展重点开发和重点建设。建立东部滨海旅游重点项目库,梯度推进沿海十大项目建设,加快落实一批重大滨海旅游项目建设,以项目开发加快丰满省级旅游度假区形象。加强滨海旅游项目包装策划,推出一批资源禀赋好、投资回报高、对产业发展带动性强的项目,多渠道引进一批专业集团或管理公司参与开发和投资,打造旅游精品品牌。
    三、坚持“引凤先筑巢”,以问题意识完善配套环境。加快景区连接路网的规划建设,在我市大交通建设中提前布局发展东部滨海旅游,尽快形成石塘半岛旅游区交通大环线。加快75省道复线松门至石塘连接线工程,建议箬山过境段实施跨海建设。开通火车站、客运中心等市内交通枢纽直达旅游区的班车,加快游客集散中心、换乘中心的选址和建设,加快旅游停车场、自驾车(房车)营地、游艇码头和旅游专业码头的规划和建设。加快供水、供电、通讯、环卫、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坚持“吃、住、游、购、娱”等要素配套发展,适当增加不同层次的住宿配套设施,抓好重点游乐项目建设,设立旅游商品销售点和专卖店。积极研究利用东部滨海区域废弃的厂房、加油站(油库)等进行有效的功能性置换,发展文化创意旅游项目。建立健全旅游信息平台,完善滨海旅游数据库,加强咨询服务中心体系建设,整体规划建设东部滨海区域的综合性旅游标识系统,提高旅游公共服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坚持“同心谋发展”,以协调管理强化发展合力。建立适应东部滨海旅游市场开发需要的旅游管理体制,强化各行政区域之间政策制度的衔接,促进区域资源自由流动和有机融合。优化滨海旅游行政审批流程,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尽快出台“渔家乐”审批管理、滨海民宿开发建设等规范发展政策。强化滨海旅游项目保障机制,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安排滨海重大旅游项目的用地用海指标,积极研究开发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沿海防护林、海岸线开发利用、农保地限制、无人岛开发等问题。组建旅游开发投资公司,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探索多元投资体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旅游配套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积极探索惠及更多群众的旅游富民新途径和新措施,在旅游规划上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就业致富需求,确保当地群众公平享受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利益补偿。
  五、坚持“筑楼先强基”,以行业升级增强竞争实力。以资本为纽带加强市场整合,积极引导和支持旅游企业按照现代企业标准,加快转变粗放型的经营模式,重点支持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旅游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努力引进一批优势旅游企业参与东部滨海旅游发展。强化旅游行业监管,健全旅游业标准体系,积极开展质量认证,推进旅游品牌创建和等级评定,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旅游安全服务保障体系,完善旅游安全提示预警制度,建立旅游应急处理体系,研究制订旅游旺季和滨海旅游重点区域交通调度办法。加强从业队伍的培训教育工作,加快旅游高中级人才的引进步伐。利用职业高中、技师学院等本地职业教育资源,围绕我市滨海旅游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建设实习基地,有计划地培养专业人才,为东部滨海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政协温岭市委员会
                                                     2016年6月29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