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 加快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6-3-06 19:56:00 来源:网站集群 


周星星 委员

  在“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教育”也成为题中之义。对基础教育而言,“互联网+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互联网+教育”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我市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全市所有公办中小学实现宽带网络千兆到校,并全面普及班级多媒体教学;依托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市中小学教师实现“一人一空间”,有力推动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促进我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扎实基础。但是,综观整个台州乃至全省,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离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差距甚大。
  一、我市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和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大部分学校对信息化设备重建设轻应用,教师普遍缺乏互联网思维,仍习惯于传统管理模式和教学方式,主动学习和适应的意愿不强,极大地制约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推进。
  (二)基础设施配备滞后。数字校园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全市94所公办中小学校中,建成数字校园14所,建成率不足15%;实现主要教学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学校仅占2%。更为突出的是,去年省教育厅实施移动学习终端试点项目,对三门、天台、仙居等31个相对薄弱县(市、区)的小学班级配备12000套移动学习终端,而我市则由于政府采购相关规定的限制,成为全台州唯一一个没有配备移动学习终端的县(市、区)。
  (三)保障支撑力度不足。每年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项经费占整个教育支出的比例很少,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以录播教室建设为例,要实现“十三五”期间校校建有录播教室的目标,还需建设近90个,投资约4500万元,而2016年教育信息化预算安排仅500万元,就算全部用于录播教室建设也要9年才能完成。专业技术应用和管理人才十分短缺,市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全市学校网络终端管理维护的技术人员仅有1名。
  二、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建议
  (一)完善顶层设计。“互联网+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与社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市委、市政府要把“互联网+教育”列为全市“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点领域,将智慧教育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谋划“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以信息化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要切实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确保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的建设、应用和运维经费。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教育新理念,研究制定符合温岭教育发展的“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和短、中、长期发展规划,试点先行,分类推进,整体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二)健全资源建设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把信息化设备配备和改造升级作为重要内容,重点扶持薄弱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全面创建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依托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深化特色资源空间创建活动,建立特色教育资源库,积极探索优质社会资本进入互联网教育领域的有效途径,促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深化城乡学校抱团发展,探索本地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积极建设同步云课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与国内外名校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教学合作。牢固树立协同发展理念,突破区域限制,推行基于网络的城乡、校际间的结对帮扶和远程协作。要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突破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推进机制,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深度融合。
  (三)提升全员信息技术素养。深入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开展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重点培养一批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强、信息技术素养高的学科教师。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考核、评优、晋升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网络研修、在线学习等与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相挂钩的相关制度,提高教师运用互联网开展教学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技术支持和服务,切实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高水平应用信息技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