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特邀界
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是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实质性举措。近年来,我市不断拓宽选拔任用渠道,改进和完善选拔任用方式,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我市有党外领导干部35人,其中副处级4人、正科级8人、副科级23人;科级党外后备干部61人,占全市后备干部总数的16.5%。但是,我市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仍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是选拔任用视野狭窄。总量明显偏小(仙居党外领导干部47人),与温岭大市不符,且年龄结构不合理,35名市管党外干部中,50后1人,60后17人,70后12人,80后5人。选人渠道欠宽,习惯从科教文卫系统、民主党派成员中选拔。任用上,关键岗位少,副职多,党外领导干部缺乏在复杂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需为进一步提升能力搭建平台。交流轮岗锻炼的机制欠完善,有的党外干部在一个职位上一干就是一、二十年,难以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二是互动联动机制不够顺畅。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中存在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不够的问题,没有形成备用结合、良性互动的科学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临时性和随机性,在部门协调、培训培养、使用机制、选拔方式上还缺乏整体联动,影响了党外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党外干部大多为专业技术型人才,经历简单、能力单一、缺乏历练,在与党内干部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一些民主党派组织“重组织发展,轻思想建设”,对新成员的发展工作在数量上抓得较紧,但思想教育、能力水平工作抓得不紧,致使成员的政党意识、参政议政能力较弱。党外后备干部发展缓慢,中青年干部总量少,人才选择的余地不大,难以充分满足党外干部实职安排和政治安排的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有待进一步扩充和提高。
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是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建议:
一、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党外干部工作基础。要建立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领导责任制。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台州市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统战部门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中的职责。各级党委要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原则,逐级建立领导责任制,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重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意识,努力为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要建立健全相关部门职责明确、协作配合的运作机制。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完善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联系制度,通力合作,互相支持,形成合力。组织部门要认真研究统战部门推荐的党外干部人选,在决定党外干部任免、调动、交流前,听取统战部门意见;统战部门要认真做好党外干部的发现、推荐、培养等方面工作,协助组织部门做好考察工作。
二、完善培养体系,提升党外干部能力素养。要切实提高党外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等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社会主义学校、党校学习,努力提高党外干部的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尤其要注重党外干部的实践锻炼,组织部门在安排干部轮岗交流、挂职锻炼时,要有意识地向基本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党外干部倾斜,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市委、市政府的危难险重工作与各种重大活动、重要事务,多积累经验、提高能力。统战部门与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为各领域优秀党外干部的成长和发展提供锻炼平台,要建立党外干部实践锻炼基地,帮助他们接地气、受教育、丰富阅历、增长才干。要重视党外后备干部的发展,建立后备干部队伍数据库,从政府和政府部门领导班子的实际需要出发,形成党外后备干部队伍总量;完善发现机制,向体制外延伸工作手臂,牢牢抓住公务员招录、基层公务员遴选、公开选拔等重要环节,坚持早发现、早储备、早培养,成熟一个推荐一个;开展分类选备,特别是对明确要求安排党外副职的领域和部门应重点予以考虑;实行动态管理,通过个别了解、座谈交流、定期考核等形式,每2到3年调整充实党外后备干部队伍,不断优化年龄梯次、知识结构,并在发展中保持动态平衡。
三、不断解放思想,加大党外干部选拔力度。要健全党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建立党外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联系,定期研究,对优秀的党外干部要有意识的保留在党外。建立重点干部跟踪培养考察机制,由统战部门牵头建立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广泛物色发现党外代表人士,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推荐遴选机制。要把组织推荐和公开选拔结合起来,特别要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力度,对有潜力、有专长的优秀党外干部,尽量消除地域、部门、行业、身份、年龄等限制,大胆提拔使用,努力为优秀党外干部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加大党外干部的选配力度。认真落实选配比例要求,重点推动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党外干部的选配,通过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交流任职等方式,不断提高党外干部的选配比例。要解放思想,积极推荐群众基础好、年龄适中、综合素质好的党外干部担任政府工作部门或镇(街道)政府正职,不断开创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