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会客厅]民生温度,考量一个城市的良心

发布日期:2016-3-10 09:02:00 来源:3月10日《温岭日报》 

  
  两会会客厅现场。
 
  
  应海兵,市人大代表,滨海镇新农村党支部书记
 
  
  陈旭军,市政协委员,市电大校长
 
  
  鲍伟荣,市人大代表,新河镇山后鲍村党支部书记
 
  
  周巧敏,市政协委员,市妇保院副院长
 

民生温度,考量一个城市的良心

  “看病太难,看病太贵。”“一直在倡导平等教育,一回到现实又总是太难。”“弘扬本土文化,可本土文化究竟有哪些?”“都说老有所养,养在何方?”类似的诉求,恍如老生常谈,可这些关乎群众利益、颇为现实的问题,又不得不谈。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民对于医疗、教育、文化以及养老的需求日益增大,反观现实,看病难、入学难、远离本土文化以及老无所养等问题却始终无法得到彻底解决。
  在刚开幕的人代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做好六大工作,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提升中心城区形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深入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项,就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又充满着“民生温度”的话题。
  昨晚,本报“争先进位 共建小康温岭”两会会客厅第三期访谈开讲,主持人和代表、委员们围绕“民生温度”这个话题,就民生问题展开了对话。

  医疗:解决“一床难求”与因病致贫,仍然任重道远

  主持人:在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温岭近几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实施,但医疗资源紧缺依旧是难题,常常出现“一床难求”、“一号难求”的情况,对此各位代表与委员有什么看法?

  周巧敏:用通俗的话来讲,分级诊疗制度就是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一种就医模式,其初衷是为了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我市的卫生主管部门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对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的规范化建设。正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推进村、乡镇卫生院的规范化建设”,还有“双下沉、两提升”,就是为了提升基层卫生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比如市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建立医联体的合作关系,鼓励医生下沉到基层卫生院坐诊,市级医院在乡镇卫生院设置一些床位等,有高级职称的医生在进城之前,必须下到基层卫生院工作一段时间,这些都可以有效缓解“一床难求”、“一号难求”等问题。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以及村卫生室看病的医保额度是不同的,这还需要通过调节医保政策去改变。

  陈旭军: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充分发挥小医疗站点的作用。除了加强硬件建设外,也应对小医疗站点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还可以考虑请一些市级医院的医疗骨干到这些小站点指导,或者双方之间多开展互动交流。

  鲍伟荣:分级诊疗实施后,老百姓对这块还不是很认可,主要问题出在哪里?其实相当一部分群众就医习惯还不够理性,有病不分轻重总爱往大医院跑,甚至托人找医生、用好药,动不动就要求输液,要求做大型设备检查,无形中加重了医院负担。徐淼书记在效能建设大会上提到现在的问题不是看病难,而是看病烦,情况也确实如此。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公共资源,呼吁广大市民要善用公共卫生资源,适当改变一下自己的行为,能够在社区解决的问题就在社区解决,间接地将大医院的资源让给真正有需要的人。

  主持人:尽管几年来,通过实施农医保等制度,缓解了看病贵的问题,但因病致贫、困难群众看不起病的情况仍然大量存在。这些问题有没有更新更实的措施去缓解?

  应海兵: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成立医疗救助基金,解决困难人群看不起病的民生问题。

  周巧敏:这几年,医保制度可以说在我市基本已经全覆盖了,报销比例也在逐步提高,但老百姓可能觉得,报销回来的钱还是少的。比如说报销比例为70%,我花了1万元,按直观理解可以报销回7000元,但实际上却没有,报销都是有范围的,比如甲类药、乙类药能报,丙类药却不能报,而且甲类药和乙类药报销的比例也不同。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提升报销的额度,放宽报销的范围。再比如参照国外的一些商业保险,农医保、城镇职工医保等解决不了的,可以通过商业保险来补充。应海兵代表刚才提到的互助金我觉得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比如我们工会实施的职工互助金,每年缴纳40元,部分不能报销的,可以拿到工会去报,对职工来说是个不错的方法。我觉得,农民的互助金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办法来解决,比如以村为单位,定期缴纳。

  陈旭军:刚才周巧敏委员提到,各个医院的报销比例是不一样的,这个能否做到统一?

  周巧敏:实际上大家有所误会,乡镇卫生院的报销比例比市级医院的报销比例大,其目的也就是为了让老百姓在卫生院能看好的病,就在卫生院治疗。

  教育:师资均衡与职校教育,理想很美,现实却太骨感

  主持人: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很多老师偏向于留在城区,怎么才能做到合理分配或是加强城乡师资团队的流动性呢?

  陈旭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教育发展方面提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育均衡,而教育均衡的核心就是师资均衡。不可否认的是,教师配置的不均衡现象仍旧存在。说实话,彻底解决师资不均衡问题,现在还很难做到。我的想法是在两方面要有所为:出台政策鼓励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留在师资薄弱的学校;培养本校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在培养教师方面,要为教师创设发展的环境,搭建提升的平台,使学校能够及早建设一支“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师资队伍。

  主持人:石塘镇小学的朱晓燕老师,虽然身患尿毒症,但坚守讲台十几年,一直服务于乡镇小学的教育,这样的爱岗敬业精神值得宣传。那么我们在师德和教师团队建设方面,要怎样加强?

  陈旭军:主持人提到的朱晓燕老师,的确让人动容。对于如何才能加强师德、教师团队建设,我有三条建议:一是树立榜样。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比如市教育局组织的师德演讲团就为大家树立了很多的师德榜样,我的建议就是这样的师德教育应该常态化,传递更多正能量。二是充分挖掘。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很多平凡人作出的很多不平凡的事迹,更值得宣传。三是关爱先进。不论是师德之星还是其他先进人物,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也需要社会的关爱。

  主持人:温岭作为工业强市,需要大量的优秀产业工人,那么在职业教育方面,应该怎么更好地与温岭产业精准对接?

  陈旭军:我们办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目前,正值温岭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企业需要大量的新时代劳动者作为支撑,这也为温岭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广大的发展空间。但在企业与学校之间如何进行合作对接,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过年的时候,我和职技校的校长聊到校企合作的问题。有些学生没有经过实践就上岗,无论是技能还是对工作的爱惜程度都有所欠缺,所以应该让学生在上岗之前,有一个扎扎实实的实践、实习机会,合格后再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
  同时,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课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才能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周巧敏:其实还可以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情况进行一定的考核,同时需要对温岭产业目前的用人情况及用人需求进行摸底调查,然后才能够去进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鲍伟荣:现在存在的问题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对职校教育存在着一定的歧视,其实这种观念应扭转过来,人应有一技之长,职校教育也很关键。

  文化:传承与积淀,是重中之重

  主持人:去年,我市新建了农村文化礼堂21家,今年又要建设63家文化礼堂和一批文化广场。我市目前大部分的文化礼堂都有自身的特色,在精确挖掘村文化礼堂特色,鼓励本土文化精品创作,扶持本地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

  鲍伟荣:农村文化礼堂是促进基层文化生活发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我们农村文化礼堂的使用率仍然不高,一是因为文化礼堂的活动表演形式较为单一,各家都简单复制试点村的经验与模式,忽视了本村的发展特点和居民的认同感;二是部分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参与积极性不高;三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耗费大,有些村无力承担;四是文化礼堂缺乏专业人员指导,造成活动执行力差。
  所以,我们要强化村级主体作用,加强村两委的认识,确定一名专职人员负责文化礼堂工作;挖掘本村特色,打造文化品牌,加强本村的村史挖掘,力争一村一品,各具特色;挖掘历史上的文化名人等,打造特色村文化;以各种活动为支撑,为文化礼堂注入活力,提高文化礼堂的定位和功能;娱乐文化活动和思想引导要有机结合,从而转变村民的价值观。

  应海兵:文化礼堂经过这几年的建设,有许多亮点,其实在此基础上,更应挖掘内在。也许再过几十年,村里这些了解历史的老师、老人都已不在,所以更应抓住当下,将一些具有历史风貌、地方特色的物品保留起来,使得文化能够沉淀下来。

  陈旭军: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都可以通过文化礼堂来进行传承。

  周巧敏:目前志愿者正在开展幼儿阅读的相关活动,可以考虑将这些活动与文化礼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等结合起来。

  养老:服务单一,缺乏专业知识,村级养老机构建设前路漫漫

  主持人:过去一年,全市共新增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89家、机构养老床位855家,我市还被列入省级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硬件上去了,但软件却没跟上,不少村级的养老中心都处于半闲置状态,怎么才能利用这些已有资源,让老人们都能老有所养?

  鲍伟荣:目前村级的养老中心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服务单一,服务设施缺乏,满足不了需求。社区养老则存在设施功能不完善、规模小、档次低、医疗网点条件差等问题。同时服务机制也不健全,部门缺乏统筹,资金来源不足,服务队伍规模小,缺乏专业知识。
  作为政府来讲,更应充分认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保障功能。

  应海兵: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运营成本太高,而且补助相对较少。数据显示,温岭60岁以上老人有23万人,其中15%在城市、85%在农村,政府在建设农村养老中心方面应该稍加倾斜,比如在用地指标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周巧敏:其实村卫生室和养老机构可以结合起来,帮助弥补专业知识缺乏的短板。

  (记者 潘国志/文 庞辉斌/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