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县区级人民政协在党委政府决策中的参谋作用
张和平
县区级人民政协是我国现行体制中的最基层政协组织,发挥县区级人民政协在同级党委政府决策中的参谋助手作用,履行协商民主的使命,拓宽政协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当好“助推器”
参政议政、服务经济建设是时代赋予人民政协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的重要论述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五个坚持”的任务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特点,坚持紧扣改革发展献计出力,坚持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广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坚持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其中,明确指出“人民政协要紧扣改革开放献计出力”。
首先,服务经济建设、为改革开放献计出力,政协组织要做到的是要加强与同级党委、政府的沟通,特别是在基层工作中,多出谋划策、多凝聚各方力量,当好经济建设的“助推器”。其次,开展经济领域的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再次,团结各方力量,共同为经济发展助力。
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因为处在珠三角地带的核心区,位居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南海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县域经济中名列前茅,甚至超过许多地级市。经济建设是党委、政府近些年的重要工作内容,政协紧紧把握这一脉搏,加强与党委、政府的沟通,步调一致、合力发展,取得良好效果。
今年一月,在南海区2014年区情通报会暨民主协商座谈会上,当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梁维东透露2015年南海区发展轨迹时,参加会议的委员们纷纷“抢麦”发言,为南海的经济建设出谋划策。这是南海区政协与党委、政府沟通密切、共同谋划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二、做好“宣传员”
每年全国两会闭幕后,向百姓传递两会声音,基层政协组织责无旁贷;当基层党委政府的决策需要集思广益时,同级政协组织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窗口;群众有呼声、有诉求时,政协组织又是一个重要的汇集平台。无论以上哪个方面,基层政协组织都能够履行“宣传员”的职责。
特别是在今天传媒业发达、信息渠道多元的形势下,基层政协如果合理利用传统媒体电视、报纸、电台和新媒体微博、微信、网页、移动客户端等方式鼓励委员多发声、鼓励群众为地方的社会发展多出力,能够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联络起各方正能量。
今年,南海区政协主动与《珠江时报》联合开展政协委员专访栏目,与佛山电视台南海频道共同举办《委员焦点》栏目,定期将民众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组织专家和社会各界进行讨论论证,积极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与广大人民大众联系起来,形成纽带的合力,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敢做“多事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的重要论述中曾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的要求。这些都为我国基层民主协商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基层政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工作,就要敢于做“多事婆”。要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普遍关心民生工作积极开展民主协商;促成同级党委和政府完善协商制度,做好传话筒,保障基层民主协商有序进行;要善于倾听基层民众的心声,让他们感觉到委员就在身边、政协就在身边。
南海区在2012年打造区级政协、镇(街)“准政协”、社区“小政协”三级联动的政协基层工作新格局后,基层民主协商效果明显。基层政协组织敢于为群众说话,切实为群众办实事,也得到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如大沥凤池社区“小政协”提出“管理增效益”发展计划,促成改革项目顺利实施,社区物业租金收入增长超过60%;又如罗村街道务庄社区“小政协”牵头成立慧德关爱会,短短一个月募集20多万元关爱基金,惠及弱势群体等。虽然看起来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儿,但却是解决了基层群众很多实实在在的问题。基层政协有所为,就要勇于做“多事婆”。
总之,县区级人民政协必须立足自身独特优势,在党委的领导以及政府的支持下,团结各界人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么,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就指日可待了。
(引自2015年10月29日《人民政协报》,作者为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