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敏华 委员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是接轨国际更高水平贸易伙伴关系的先行区,是我国第四波以开放促改革的新特区,是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区,并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战略目标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当前,温岭发展正面临新的困境,如改革创新动力不足,转型升级门路不广,现代企业意识不强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市应积极借助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地缘相近的区位优势,以二次改革的勇气全力打造温岭经济升级版。
一、深刻认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机遇和挑战
(一)主动承接自贸试验区的“溢出效应”。自贸试验区作为制度性的改革,将创新市场经济治理方法,进一步做到简政放权,提供高效、规范的政府服务;作为新一轮国际贸易伙伴关系的桥头堡,将为我市的境外投资和对外贸易开拓新天地,并带动仓储、配送、商务等产业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开放区,特别是自贸试验区如果扩容到浙江或政策延伸,将给我市的金融服务创新、对外工程承包、先进技术引进、专业人才招聘,以及设备租赁、研发设计等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服务贸易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积极应对自贸试验区的“虹吸效应”。一方面,出口主体面临外迁挑战,由于自贸试验区企业享有对外投资、融资、贸易、航运、税收、审批等便利,我市有国际贸易业务的企业还有海运企业很可能把总部尤其是财务中心、运营中心、营销中心等功能性机构迁往自贸试验区,并积极组织我市企业发展国际贸易。另一方面,资金结算可能更多选择在自贸试验区进行,因为自贸试验区资金的进出、兑换、融资更加自由,在短期内很有可能出现货物、资金双外流的不利局面。
(三)努力克服我市实体经济中的“短板效应”。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规则,在开放程度、技术标准、约束力度都有更高要求,这对外贸依赖度高但处于低端市场的温岭来说,迫切需要突破一些根本性问题,如企业经营者的小农思想,小富即安,视野不宽,管理落后;企业的低小散现象,2013年,规上工业企业1005家,仅占企业总数的3.2%,业务收益率仅为5.1%,产业集聚提升工作滞后;企业科技含量不高问题,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比重小于0.5%,三大新兴产业仅占工业企业总产值3.6%。还有,土地资源、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等方面的制约。
二、对全力打造温岭经济升级版的建议
(一)要大力开展改革政策的前瞻研究。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以及相配套的政策实施细则将会陆续公布,并且成熟一项,推开一项,对此,我市必须积极做好前期准备,依托制造业和民资优势,争取成为自贸试验区的重要合作平台。应成立市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强化改革措施的落实,对重大改革可组成专门小组进行深入研究,如建设保税物流园区;应认真研究自贸试验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上海工作处及时掌握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动态,尤其是政策落地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应顺应国际贸易投资发展新趋势,提出我市重点改革的内容和路径,如再造贸易投资便利化新流程。
(二)要大力推进负面清单的管理思维。自贸试验区以开放倒逼改革,尤其是政府对市场采取负面清单管理,可以有效增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顶层作用。应突出抓好发展规划,加大接轨大上海力度,做好自贸试验区招商引资工作,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转移,开拓国际贸易新渠道,尤其是服务贸易,在区域分工合作中创造温岭新优势。应突出优化发展环境,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严防企业成本社会化,严守安全、环保、法规底线,培育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建立全面、互通、方便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营造一个公平、稳定、可预期的“普惠”政策环境,加大知识产权和劳工权益保护,加强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尤其是技术标准监管。应突出搭建发展平台,通过自贸试验区加快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招聘国际化专业人才、进口先进设备、承包国外工程、开拓国际投资合作领域,争取骨干企业总部扎根温岭,尤其是结算总部。
(三)要大力提升我市经济的竞争实力。自贸试验区参与更高层次的贸易投资伙伴关系,需要竞争力更强的区域经济来支撑,必须努力提高我市工业经济质量。应加快产业集聚提升,要从建设产业园区、产业市场这些载体抓起,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及镇(街道)和村级的工业集中区,坚定实行“退二用二”、“退二优二”战略;要从八大传统产业及新兴产业全面抓起,把扶持中小企业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改变“重转产轻升级”认识偏差,转变“短平快”、重大轻小和重引资轻培育的短视思想;要从突破行业技术抓起,开展“万企升级”行动,做精产品、做专行业、做强企业。应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服务业,对接自贸试验区国际级的研究机构、贸易机构、评估机构,提高产品国际化程度,通过政府或集体建设更多标准厂房进行优惠出租,促进土地集约使用,有利企业专心实体经济。应加快创建现代制造文明,借助国际先进企业文化,培育我市企业家专注、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四)要大力创新金融支持的本质功能。自贸试验区的聚焦点与突破点在金融改革,这对金融业较为发达的温岭来说,提供了近距离的国际化“练兵场”。应抢设机构,如浙江民泰商业银行作为总部金融机构,争取在自贸试验区新设分行或专营机构,申办离岸业务;可以依托充裕的民间资本,借助“有限牌照银行”政策,争取在自贸试验区设立中外合资银行、民营银行;应积极探索,学习复制自贸试验区的金融产品等成功经验;创新政银企合作模式,建立政策性担保公司、信用保证基金、中小企业辅导基金;促进民间融资规范管理试点,建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发行高收益率的区域企业债券;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拓宽多层次融资渠道。应练好内功,借助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制度创新,增强“综合服务提供商”意识,提高“市场化自主定价”能力,扩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加快培养国际金融等复合型人才,走差异化竞争之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朱海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