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闭幕的第十五届省运会上,温岭创下历届最好成绩,拿下27.5枚金牌。其中,光跆拳道这一个项目,就夺得4金2银2铜,团体总分位列浙江省第一。
都说“十年磨一剑”,为了今天,张红玉整整磨了6年。箬横中学的跆拳道队赫赫有名,教练张红玉、张玲江夫妇俩的黄金搭档是其中的一大亮点。然而,几乎来不及庆祝成功的喜悦,张红玉已开始备战下一届省运会了,她说:“已经开始在选拔苗子。”
结缘跆拳道时,还是个小姑娘
箬横中学的跆拳道队伍,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现在的众人皆知,没有人会否认张红玉和张玲江夫妻俩所作的贡献。
今年29岁的张红玉,清爽,干练,甚至秀气,个子不高,骨架不大,看上去不像是一位运动员。但谁曾想,就是这小小的身子骨,曾拿下世界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第三名、全国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第一名。
毫无例外的,事物皆有缘由,故事还得从头说起。张红玉的人生轨迹,从现在看来,起点似乎从进入黄岩一家体校开始。
1997年,张红玉从小学毕业,恰逢这家武术学校前来招生。她最终去了这所学校,源于不少机缘。首先,张红玉有个“武痴”老爸。“我爸对于武术十分热爱,闲了也爱拉着我比划两下。”能把自家女儿往武术方面培养,是“武痴”老爸的梦想。更何况,当时“看多了武侠片”的女儿,心里也装了个“女侠梦”,轻功、点穴,白衣飘飘飞来飞去,这大概是那时候的女孩子都曾做过的一个梦。
梦人人都做过,但梦想不一定能实现,张红玉是其中幸运的一个。很快,家里给她报了名,在那个暑假,她就去了这家武术学校上学。当然,很快,张红玉的“梦”碎了。没有轻功、没有点穴,只有扎不完的马步和练不完的基本功。当时的学习状态,张红玉用“吊儿郎当”来形容,散打、武术……她辗转多支队伍,几乎在每个队都待不长。当时学校的跆拳道队刚刚成立,对于张红玉来说,进入跆拳道队成了最后的选择。
谁知道,学习跆拳道才两周时间,张红玉就把队里一个学了半年多的女孩子打趴下了。一个月后,她被拉去参加省里的一个比赛,直接捧回了一枚铜牌。
都说“初生牛犊不畏虎”,当时的张红玉对于教练来说,真像“放出一头牛到赛场后,比完了再拉回来”,这样的爆发力,让张红玉脱颖而出。这次比赛对于张红玉自己也意义非凡。“回来被各级表扬,从学校到体育局到父母,这种感觉特别自豪。”这种突然被认可的感觉,让张红玉信心大增,立下“明年要拿冠军”的“雄心壮志”。“以前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跆拳道,在那之后我有目标了。”有目标,一切开始变得有条理,前进的激情就这样被点燃。
潜力爆发,在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
为了第十二届省运会,2000年,张红玉前往杭州参加集训,当时省队正好在准备招人,若能在集训中脱颖而出,也许将成为张红玉人生中的一个踏板。
当时张红玉的小小个子,并没有让她特别显眼,但是,参加选拔的十几个人,都在较量中被她逐个打趴下,“全省各地不断输送新人,我必须打败所有人。”张红玉说。也许从那时候开始,张红玉的女侠梦开始圆梦了。
2002年的省运会,张红玉摘得银牌,但是,这却不是她的理想成绩。心酸、委屈、不甘心,当时所有的情绪汇成一个念头——再也不练了。因为惜才,省队教练打来好几个电话,张红玉父亲也苦口婆心地劝,这个倔强的姑娘在犟了一个月之后,才改变了主意,听父亲的话,回到跆拳道的训练场地。
随后,张红玉正式进入浙江省跆拳道队,并开始训练。其实,留给她的时间并不多,因为,世界青少年锦标赛就在短短的2个月后,时间非常紧迫。
8月底,张红玉来到北京,备战这一场比赛。而直到那时,她才真正感受到了比赛的残酷。“进训练馆的第一天,我就被打趴下了,而且是在没有佩戴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张红玉说。在这里,每个人都提着十二分的精神,在这里,她必须拿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那段时间,严酷的训练、强劲的对手、近在眼前的比赛,让这个才16岁的姑娘面临着人生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她更明白,自己不能输,省运会的自己已经败了,要证明自己,就需要在这场比赛上真正“爬起来”。训练期间的每个周末,为了保持体重,更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她要进行
2002年10月,希腊,世界青少年锦标赛,张红玉站上了领奖台。“站在领奖台上,看着五星红旗升起时,我终于明白了那些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的感受。”张红玉说,在这个中国以外的地方,国旗因为她而升起,这足以让当时的那个小姑娘心潮澎湃。
4年,定下一生承诺
在那个年纪,除了比赛,还有爱情。不过在一开始,是老乡见老乡的惺惺相惜。当时参加省运会的,除了张红玉,张玲江也在其中。俩人一同前往北京参加集训,就此熟识。
在那段压力最大的时候,原本“所向披靡”的张红玉也有些抵挡不住。一次训练,在她给别人当陪练时,别人一次次的重击让她每次都被击倒在地。休息期间,同在旁边训练的张玲江突然走过来,告诉她一些窍门,去缓解对手冲击的力量。
“我一下子就哭了。”张红玉说,在那样的恶劣的环境下,有个和你说着一样方言的老乡显得弥足珍贵,更重要的是,“他和别人不一样。”
在封闭的集训期间,不少男生按捺不住,想方设法出去上网、泡吧,第二天被教练抓住接受处罚,“那里面肯定没有他。”张红玉说,在训练中她发现,这个男生低调不张扬,默默无闻,成绩却是最优秀的。
但是,相处没几个月,两人共同前进的道路出现了分岔口,张红玉面临退役,而张玲江却入选国家队,两人许下的承诺是——等他4年。20岁的张红玉,除了开始张罗自己的事业,也将4年的时间用在了等待上。虽然其间出现过纠结、犹豫、迷茫,但终因“他和别人不一样”而坚持了下来,她相信“他说得出就一定会做得到。”
2010年,张玲江参加全运会,虽然说好不去看他,张红玉仍连夜坐火车,凌晨到达比赛场地,为这场比赛,张玲江足足准备了4年。但是,比赛结果并没有如愿以偿,当时的失落可想而知。观战的张红玉走上前去,她说:“生活还需要继续,而我们现在可以回家了。”
4年的承诺得以实现,现在的他们,共同管理箬横中学的跆拳道队,还拥有一个5岁大的可爱儿子。
放弃生意,组建跆拳道队伍
从省队退下来,张红玉还做了很多事,学习文化课,当教练,甚至自己开了一家跆拳道馆。
直到2008年,箬横中学成立跆拳道队,聘任张红玉为教练。“其实一开始并不太愿意去当这支队伍的教练。”毕竟,当时张红玉的跆拳道馆正有起色,180人的道馆带来的收入也颇为可观。张红玉答应,先为这支队伍起个头。谁知,这一待就是6年。
组建一支跆拳道队伍,张红玉退役后在社会上积累的经验,在管理、队伍建设上派上了大用场。
一开始,学校里甚至没有一个训练场地。在一幢宿舍楼里,打通了几堵墙,勉强成为一个场地,“那时的场地只有现在的一半大。”张红玉说。万事开头难,学生的招收也是个问题。张红玉到多所小学寻找个子高、腿长的体育特长生,但大多数人尤其是家长对此不理解,那时的他们甚至不知道跆拳道到底是什么。就这样,从一开始的20个人,通过训练慢慢淘汰,最终留下8个人,而这8个人,没有让张红玉失望,成为后来队伍中的精英和榜样。
在队伍新组建的那段时间,张红玉既当老师又当家长,照顾年幼的学生,还要辅导功课,耗费了大量的精力。2010年,从国家队退役的张玲江也加入这支队伍,夫妻俩共同承担起训练这支跆拳道队伍的重任。
一年多后,张红玉带领的跆拳道队在省运会小试牛刀,一举拿下1块金牌和1块铜牌。随后,在短短2年时间里,跆拳道队先后斩获省、地、市20多个不同级别的奖项。也从那时候开始,他们将2014年的省运会作为目标,希望能有所突破。
运动生涯其实是最残酷的,几年的刻苦训练,却往往只有几天能证明自己。对于张红玉来说,6年的努力,只为了省运会这7天的角逐。比赛日期越临近,夫妻俩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晚上睡着睡着,张玲江脑子里会突然闪现出一个想法,他会立刻坐起来,叫醒一旁的妻子,俩人一边交流一边拿笔记下来。
长时间紧绷的神经,终于在省运会成绩出来的那一刻略微有些放松。“我们原本的目标是保二争三,没想到一下子拿下4块金牌。”这是跆拳道学员为之奋斗的成绩,也是张红玉努力6年的结果,她想,也算是对得起自己了。
在记者采访的那天下午4点,放学后的孩子们开始进入道馆训练,“那是我带出的第一批学生,那8个中的一个,从江苏省队退役。”张红玉指着正在教孩子的一名教练说。
一张张奖状、业已成才的学生,这是对张红玉这6年付出的最好回报。
(记者 王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