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建言

关于促进船舶行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3-03-06  来源:网站集群 

政协松门镇工作联络处

  近几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航运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大多数船企出现严重的订单荒,造船数量、修造吨位以及年产值都直线下降。松门作为温岭重要的造船业基地,船舶行业曾占全镇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拥有船舶生产和修造企业19家,配套企业25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2012年,该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寒冬”,松门船舶产业产值仅20.01亿元,降幅为41.1%;全年实现利润总额5359万元,下降67.84%,形势不容乐观。

一、当前船舶行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能过剩,整合重组滞缓。目前松门船舶制造企业中8成以上产能闲置,自09年上半年开始,造船完工量已大于新承接船舶订单量,造船企业手持船舶订单呈现下滑趋势,2012年订单为0艘,绝大部分造船企业已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19家船企中负增长的有14家,且均在30%以上的高位降幅运行。在船台与造船能力大量过剩的状况下,企业的调整、转型、重组并无显著动作和进展。

(二)融资担保难,制约产业发展。针对造船行业现状,船企通过自身及亲朋好友等进行民间融资的方式已不适合。但从银行方面来看,由于造船业贷款数额巨大,在行业整体低迷的形势下,银行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将船舶行业列入高危行业,严格控制融资业务,企业投融资能力明显制约产业发展。

(三)应对标准滞后,抑制产业发展。在国际海事组织(IMO)公布的诸多新标准中,《涂层性能标准》(PSPC)是目前最紧迫、影响最严重的标准之一,目前还没有一个船企配置齐全必需的硬件设施,如果应对不当将会有一大批船企淘汰出局。

(四)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限制产业深层次发展。目前造船业还处于以船厂出租船台的传统造船模式,对于船舶技术的研究、开发、储备不足,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装备水平低,船舶设计手段落后,大部分船舶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据统计,全镇19家船企中,仅合兴、金港、天时、振兴、腾龙5家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

二、促进船舶行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船舶工业产业集群,培育强大的、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建设现代化的船舶制造集聚区至关重要。

(一)协助解决融资难题。政府应高度重视该行业的发展前景,全力呼吁推动浙江省尽快通过《海域使用权证可转换成土地使用权证》的地方性立法,解决长期困扰船厂因无法办理土地证和房产证,而在船厂建设和融资担保方面遇到的困难。同时,积极鼓励船企开拓动产抵押贷款,以及采用海域使用权出资注册公司的新注册方式,再与主体贷款银行沟通,拓展企业融资平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推进行业整合重组。制定出台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企业资产划转、债务合并与处置等问题。引导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通过联合、并购和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等现代方式整合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竞争优势。在温岭市船舶工业“十二五”规划暨转型升级方案中提出“形成现代化的造船能力230万载重吨,造船产量达160-180万载重吨”的目标。其中游艇、特种船等将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造船企业应主动参与洗牌,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发展适应当地航运业发展需要的修造业,不断提升造船技术,开拓工程船、油轮、特种船等“派系”特征明显的差异化经营。

(三)加强基础配套建设。大力发展配套制造企业,加快配套设备制造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促进配套业向专业化、高水平方向发展,包括舾装、内装、船用零部件供应及除锈涂装油漆等专业化协作企业的集聚。打造产业集中、生产配套、功能完善、规模较大的船舶制造基地,实现行业龙头企业的扩张发展,壮大船舶工业的整体实力;积极创造安全节能降耗的良好环境,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焊机,提高造船企业高效焊接设备的比例,降低能耗;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突出抓好主体责任落实,实施船台项目化管理、试行船台作业报备案制度等,明确政府部门监管责任,为企业营造安全有序的生产环境。

(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鼓励船舶制造企业加快现代造船模式建设,改变靠出租船台的模式,积极研究推广分段造船、分道造船、集成造船等模式,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开展产品认证;研发适销对路的出口型船舶和船用设备,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扩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树立行业品牌,让更多的地区和企业认识和认定“温岭造船”品牌;扶持现有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制定行业优惠政策支持船舶制造及配套企业引进高精尖人才,为船舶工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