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1日,市行政大楼一号会议室,一场特殊的考试在此举行。“考生”和“考官”由90名政协委员和10个承办单位轮流担当,相互打分。这是市政府、市政协组织开展的提案工作双向测评。
市政协这种以提案为“考题”的“考试”始于2004年。去年,这种监督方式又有了新的延伸:以提案为主题,“提”、“办”双方互为主体、双向评议、彼此监督。即在委员评议提案办理情况的同时,承办单位也评议委员的提案质量。至此,市政协的提案“年考”机制基本确立。
以评促办:民生问题越办越实
参评委员发现,评议票上除了领导重视、制度建设、工作程序和“三率”(落实率、面复率、委员满意率)情况外,还增加了一项新的评议内容——“二次办理”及续办续复情况。
“二次办理”是市政协推出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即在提案办复后,对那些正在解决、列入计划解决或是承诺落实的B类提案进行再次办理,改变“重答复轻办理、重表态轻落实”的现象,使提案办理不但有规范的书面答复,更有能让提案者和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结果。
通过“二次办理”,各承办单位的办理机制日益完善。有121件提案进行了再落实再答复,其中111件提案由B类转化为A类,使问题采纳率和解决率上升20.7个百分点;市发改局、教育局、公安局等单位还对前三年的38件B类提案进行梳理和“回头看”;11件首次反馈不满意的提案承办单位也与提案者达成了共识。
许多实际问题得到最终落实,有些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从去年10月份实施公交运行新体制以来,车容车貌和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公交班次的执行率、安全率明显提高,12月份客流量达到96.06万人次,比改革前的9月份增长了24.3%,市民对公交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以评促写:委员责任越来越重
“互相评议,不是互挑毛病,而是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监督,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提高。”市政协主席王福生认为,开展提案“双向评议”,既实现了对承办单位的民主监督,又强化了对委员履职的外围监督,形成双向监督新格局。在评议过程中,提办双方交流协商、增进共识,充分体现了协商民主这一重要形式,对人民政协事业的创新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力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据市政协提案委介绍,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共收到提案389件,审查立案353件,立案率为90.7%。那些不能立案的提案,大部分原因是内容空泛,缺乏深入调研和严密论证,建议没有针对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此次评议提案质量设定了5项标准,即总体上符合严肃性、科学性、可行性要求;结构上符合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标准;内容上符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原则;格式上符合一事一案、简明扼要、书写规范等要求,以及提案产生的经济或社会效益情况。
通过承办单位对政协提案进行评议,对提案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广大委员了解自身提案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这种做法对委员来说是一种压力与督促,有利于促进提案质量的改进提高,有利于提高政协委员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