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森林温岭’建设”专题座谈会侧记

发布日期:2011-3-02 00:00:00 来源:《温岭日报》 




“推进‘森林温岭’建设”专题座谈会现场  (谢小敏摄)


  “十一五”期间,全市林地面积增加38137亩,增幅达8.24%,整体绿化率达34.45,森林覆盖率达30.77%,现有森林面积46.57万亩。计划2010年——2012年,全市新建(扩建、改建)绿化面积27705亩,城市新增乔木10万株、农村新增乔木100万株。

  昨天上午,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推进“森林温岭”建设专题座谈会。

  养护比种植更重要

  姜振元、陈云高、柯君波委员:绿化关键不在种,在于养护,养的成本大概是种的10倍以上。因为缺少养护人员,我市的好多绿化带变成垃圾倾倒点。特别是农村,没有专业的绿化养护人员,树苗种下去,过了几年就变得杂乱无章。而且夏天的时候,树上长了很多“黄金扎”(音),这些虫子就随风飞到了附近村民的家里,又是一片怨声载道。

  杨福友委员:当前树木养护人员缺乏,建议可实行认养的方法。比如,东浦农场的同心树认养。同时,希望政府出台养护的补助政策。比如石桥头杨家浦村的绿化做得很好,但是村里每年光养护树木就要3—5万元,这对经济比较薄弱的村子是个很大的压力。另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使老百姓形成爱护树木、保护绿化的观念。

  不要让植树造林变成“植树造零”

  李云岳委员:不能为了绿化而绿化,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一时急不来的事情。

  姜振元委员:绿化应该与河道整治、土壤修复相结合。如果只种树,不治理,环境依旧得不到改善,老百姓还是会抱怨。

  柯君波、杨福友委员:植树造林是件好事,但是到了农村却常常成了“植树造零”。因为一些树种到了田埂上,影响了农作物的采光,于是老百姓就想方设法把这些树拔掉或是弄死。建议在农村的机耕路上选种矮小的树木或是只种朝南的一边,这样既绿化了,又不影响作物的生长。

  植树要因地制宜

  赵仁川委员:种树要因地制宜。每个地方都应该结合实际,选择适宜生长的树木。

  王妙青委员:每种树都有适合生长的土壤,有的树“吃”得咸,有的则喜欢清淡的,所以要根据土壤来决定一块地上种什么。

  建设“森林温岭”中“森”与“林”应该分开,山区一带尽量森林,市区则搞园林,在农村机耕路不要种树,大路绿化。

  戴夏友委员:处理好保护良田与绿化的关系,苗圃基地不要种到良田上,而一些有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不适合种粮的,可以发展苗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