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题座谈会侧记

发布日期:2011-3-02 00:00:00 来源:《温岭日报》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题座谈会现场  (谢小敏摄)

  2010年,我市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达573022人,是居台州市流动人口数量第二位的路桥的2.06倍。流动人口登记数超过4万人的镇(街道)有6个,流动人口登记数量最多的泽国镇达到14.23万人,密度最高的横峰街道流动人口登记数是常住人口的2.63倍。

  昨天上午,“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题座谈会在市行政中心3楼一号会议室举行。会议还特别邀请了李惠兰(四川籍)、郜鹏飞(河南籍)、覃赤诚(湖北籍)、李奇(安徽籍)、孙洪标(杭州富阳籍)五位新温岭人代表参与座谈。

  子女上学,容易点再容易点

  李惠兰:我到温岭已经13年了。去年下半年,我6周岁的女儿要读小学了。我和几个工友一起找学校,可是几乎跑遍了附近所有的学校,却发现公办学校为外来民工子女的入学设置了重重门槛,最后女儿在交了择校费后才进了理想的公办学校。

  郑彩娟、刘伟征等委员:外来民工子弟的就学问题确实应引起重视。特别是现在劳动力越来越短缺的情况下。建议除了增加充分挖掘公办学校的接纳能力外,同时还可以通过扶持和规范专门的民工子弟学校,提升教育质量,来解决民工子弟的就学难问题。

  潘夏芬委员:建议取消“外来民工子弟学校”之类的名称,要么用回原来的校名,要么改成××镇(街道)第×小学(中学),当然也可以另选校名。不要让孩子的档案上出现歧视性的词汇,包括校名。

  李奇:我来自安徽,尽管在温岭多年了,生活中难免还是会受到本地人的歧视。希望政府能营造让外来人员融入温岭的良好氛围,促进与本地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另外,建议提高新温岭人的政治待遇,鼓励他们参政议政。温岭有几十万流动人口,开“两会”时却没有一个他们的代表。

  卢青青委员:尊重新温岭人,请从我们做起。希望今后能避免使用外来人口、流动人口等歧视性词汇。新温岭人的称呼不是挺不错的嘛,干吗不用?

  投入,多点再多点

  郑彩娟委员:当前流动人口管理局只有十几个工作人员,镇(街道)管理人员也很有限。而需要服务管理的外来人员数量多达57万,政府应加大重视,增加投入,包括人员、财政等各方面的投入。

  张云明委员:我们的公共卫生服务只把本地人员列入服务对象。建议今后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把流动人口数量也考虑在内,并加大资金、人员的配置保障,提升对流动人口的服务。

  刘伟征委员:流动人员的法律意识总体较弱,法律知识更为欠缺,一碰到纠纷,喜欢抱团维权。建议能把流动人口列入到“六六”普法范围。

  陈卫平委员:除了加大投入,要做好外来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还可学习借鉴义乌、昆山等地的管理经验,他们在提升外来人员政治待遇、解决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都有一些好的做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