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建言

关于引导扶持渔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1-02-28  来源:市政协办 

市政协石塘镇工作联络处

    我市是浙江省渔业大市,以海虾加工为主的渔产品加工业成为我市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产业。全市渔产品加工户共有200多户,主要集中在石塘镇和松门镇,年产量达4000多吨,产值2亿多元。渔产品加工业对于渔区群众来说涉及面广、参与度高、致富效应明显,是一个重要的“富民”产业,但目前产业仍受到组织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低、污染严重等因素制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进一步加快引导扶持渔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一、我市渔产品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加工模式较为松散。我市渔产品加工业有“分散加工型”、“集中加工型”、“自主自理型”、“联合加工型”四种组织模式,其中“分散加工型”和“集中加工型”覆盖社员180多户,是主要组织模式。如温岭市金星海虾产销合作社属“分散加工型”,有社员80多户,合作社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包装、统一编号、统一品牌的“五统一”要求把好准入关和质量关,收购、煮熟、烘干、剥壳、销售等环节仍由社员自行负责。温岭市石塘海虾专业合作社属“集中加工型”,有社员100多户,合作社建立虾米集中加工场所,将原先分散的各个加工户集中一起,统一管理,规模生产。虽然合作社成为我市渔产品加工业的主要载体,但实际上仍然以加工户为生产单位,仍然是家庭作坊的简单集合,只是把原先面广、量多、点分散的虾米加工户集中到一个场地上或一个名称下进行生产,加工户各自为阵,重复投资现象突出,生产成本较高,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明显。
    (二)加工技术比较落后。我市的海虾加工始于明朝,千百年来加工工艺始终没有大的突破。虾米加工普遍采用煤炭和煤球燃烧煮熟、烘干,工艺低的把煮熟的海虾摆放在屋内,然后燃烧煤球,再开启排风扇,利用煤球燃烧产生的热量来烘干海虾,工艺稍高的也只是利用锅炉燃烧煤炭,产生热量烘干海虾。虾米剥壳除一部分加工户采用虾米筛选机筛选外,基本上靠手工剥壳。按照虾米的等级分类,对虾米的色泽、盐份、水份、鲜度、完好率、硫化物等指标都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科技投入的不足,很多加工户没有建设化验室,只凭目测、鼻闻和手摸。有化验室的也由于化验设备投入和化验人员的不足,只能作一些简单的初步检测,加上加工工艺的先天不足,导致虾米品质低,价格低廉,效益不高。
    (三)加工环境污染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市虾米加工业每年耗煤(包括煤球)超过3万吨,产生二氧化碳7860万公斤,二氧化硫25.5万公斤,氮氧化物22.2万公斤,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清洗海虾及煮熟海虾后产生的大量废水(每年15000多吨),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污染了河道水质,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和身体健康。
    (四)食用安全存在隐患。煤球在燃烧过程中除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外,还产生硫化物、苯并芘、铅等相当多的有害物质,有很强的致癌作用,食用煤球烘干的食物,会导致有害物质在体内积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有些加工工艺较为落后的加工户为了虾米颜色漂亮,甚至暗地使用色素,造成虾米食用安全隐患。
    二、推进渔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一)加速推进“三化”生产。按照取水方便、交通便利、远离居民区、靠近上马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选址原则,选择60-80亩工业用地用于建设我市剥壳虾米加工园区,实行园区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园区要统一建成标准厂房,设置清洗车间、加工车间、包装车间、冷藏仓储及能源储备仓库等,并成立园区监督管理办公室,设置集中检验室,配置专业化验设备和化验人员,对园区生产的虾米进行抽样监测。
    (二)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一要打造低碳产业。要淘汰烧煤地灶、煤球炉及锅炉,改用新型环保灶及烘房,从根本上减少废气排放,打造低碳加工业。二要打造清洁产业。要购置安装污水预处理设备,把园区内的所有废水经过集中处理后,再通过管道排到上马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处理,从源头上根治污水乱排现象,改善生活环境。要积极引进高品质的虾米筛选机,尽可能减少手工剥壳,提高劳动效率,提升卫生水平。三要打造品牌产业。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加工户完善基本生产条件、加工工艺、检测管理措施,实行QS全程质量控制,提升产品品质。在此基础上,积极做好宣传推介工作,举办产品推介会或组团参加各地举办的农副产品展销会,扩大产品影响力,走上以质取胜、以品牌取胜的发展道路。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引导加工户自愿入园、积极入园,政府部门要配套相应政策,加强资金扶持,特别是在基础建设和科技投入上对他们进行倾斜,如免费发放卫生许可证,免费设置证照、信息公示栏,统一配置工作衣帽、加工号牌等等,形成示范效应,加快虾米加工园区化进程,确保加工户能够搬得进、留得住、上得快。
    (四)加强监管体制建设。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协作,对生产加工有毒有害(添加色素、硫化物超标)虾米的加工户进行重点打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格执行三个“一律”:无证照生产经营的一律取缔,生产经营不合格虾米的一律查扣,不合格虾米已经销售的一律追回销毁。要建立园区虾米加工监管网络,设立质管员,确立日常联合执法巡查制度,建立虾米质量安全控制制度,从制度上引导和督促虾米加工业走规范化之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