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促进农业增收增效

发布日期:2011-2-28 00:00:00 来源:市政协办 

市政协石桥头镇工作联络处

    生态循环农业是综合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工程学方法,以节约能源资源、实现环境保护为目的,以生产全程清洁、废物资源利用、产品安全供给为方向,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为手段,结合传统农业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目前,全球农业发展理念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生态循环农业逐步替代传统的农业,即低碳农业、有机农业、白色农业(微生物产业)等体现生态循环经济理念的新兴形态,正在各地逐步兴起,并成为引领农业发展的趋势所向。
    一、我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果蔗、西瓜、草鸡、葡萄、高橙等主导产业和早熟梨、杨梅、枇杷、獭兔、肉鸽、蛋鸭、茭白、食用菌、西兰花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以土地流转和社会化服务为抓手,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和耕种收机械化,农业结构与布局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粮食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2006年、2009年分别获省政府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取得了粮食生产稳定、效益农业蓬勃发展的成效。
    二、我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循环农业没有突出循环。2010年,我市花了大量精力编制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规划,但从“两区”规划上看,建设思路还没有进一步拓宽,整体布局结构欠合理,缺乏现代农业的整体战略性眼光,在生态循环农业上没有突出循环内容,农牧有效资源的综合利用没有很好地构建。
    (二)农田质量提升缺乏有力举措。农田质量提升工程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农业系统工程。目前这项工作缺少创新、缺乏有力措施。政府部门未能给农民在种植上更详细的指导,缺乏对具体农田进行土壤等分析,缺乏指导通过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手段,提高土壤肥力,提升标准农田质量的措施。
    (三)农牧有效资源没有有效对接。几千年来,畜禽排泄物和人粪肥一直是最佳的农田有机肥。但现在往往种养殖分离,对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综合对接缺乏一个有效手段,几千年的农家肥现在却成了无法处理的垃圾,甚至成了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社会问题。
    三、我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建议
    (一)农牧结合,综合利用。任何东西如果摆对位置,就是宝贝;放错地方,就成废物。湖漫水库禁养、规模养猪户搬迁,就是因为养殖业放错了地方,猪粪等排泄物成为饮用水卫生的污染源。要以普及农村沼气、实施清洁能源工程为契机,大力推广“畜—沼—菜”、“畜—沼—果”、“畜—沼—粮”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如在农田附近有计划地建立养殖区,将禽畜排泄物集中处理,再使用到农田上,既可以解决排泄物的污染源难题,帮助减少污染费用,降低养殖成本,又可以改良因大量使用化肥造成的土质问题,帮助种植户减少对农田的肥料投入,同时还可提供光热能源,实现种、养殖双方合作共赢。
    (二)纳入园区,编入规划。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的孵化器,必须要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放在首位。规划编制要突出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如何发展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农业”,把畜禽养殖纳入“两区”建设范围,有计划地建立数个养殖小区,并重点做好“两区”内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的有机结合,发展循环农业。
    (三)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相关部门要编制“十二五”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增强计划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要把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作为政府支农投入的重点领域,发挥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逐步迁建养殖户到养殖小区落户,并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加大生态设施项目建设投入,对投资建设利用养殖场排泄物生产加工有机肥的企业、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给予补助。要协调好土管部门适度放开农业用地,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推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氛围。
    (四)试点探路,以点带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市里可先创建一个或几个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从创建点中汲取经验、总结成败,再以点带面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的健康发展,走出一条适合温岭的生态循环农业之路。同时,加大对农民的素质培训和技术指导、推广,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市场主体在推进生态循环农业中的资源有效配置作用,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和服务,获取最佳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要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模式,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动、社会互动的发展氛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