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市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0-3-08 00:00:00 来源:网站集群 

吴玲增  委员

    近年来,我市的农业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粗放走向集约,实现了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粮食生产发展后劲不足。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和拓展,一些地方忽视粮食生产,注重高附加值的农作物种植,导致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同时大户成片种植水稻位数不多,单位面积实现增产难度较大。
    二是农业企业的整体实力不强。我市农业企业中真正按农业产业化经营内涵进行布局生产和管理,形成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条龙”经营的龙头企业很少,大宗农产品大多以鲜销和粗加工为主,市场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企业更是寥寥无几。且合作社与农户之间联结关系松散,存在两张皮现象,“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共同体为数不多,一旦遇市场风险、流通不畅、产品严重积压,很容易导致“民办、民管、民受益”的一体化体制破裂。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容乐观。我市内防外堵的动物防疫体系依然薄弱,动物免疫、风险评估、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滞后,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欠佳。只注重生产,忽视环境,农业面源污染危度较高,农作物病虫发生的频率仍处于高峰。
    四是指导服务力量亟待加强。目前,我市农业服务工作仅依托市级农业主管部门和镇级农业服务中心,而市镇两级农业技术人员专职少、兼职多,职责不明、分工不清,特别是镇级农技人才青黄不接,专业新生力量输入少,加之职与位交错,非专业化技术人员现象严重,技术服务水平低。
    对于加快我市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主导产业跨越发展。一是扎实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我市的粮食主产区是东北部平原,建议在主产区建成金清大港两岸、石松线两侧、林石线两旁、温岭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四个功能区。建设中,要加强基本农田地保护,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种植,开展粮食“双增”高产示范活动,明确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规范种植模式及生产技术,整合粮食扶持政策,加大政府贴补力度,有效配置农技和农机服务组织力量。二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资金集聚方面,建立和完善政府、市场、业主“三资”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采取资源换资金、项目换资金等方式实现自主发展,政府资金集中扶持主导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设施集聚方面,完善政府对农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设施建设投入机制,着力培育和扶持若干家农业企业建成集产品加工、仓储保鲜、冷链运输、检验检测、疫情防控等于一体的示范企业。科技集聚方面,引导经营主体与大专院校联营对接,组建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实行农技人员挂牌服务,下联基地创办农业科技园区。功能集聚方面,大力培育一批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科普教育、文化传承、就业增收等多元功能的经营主体,重点培育东部沿海产业集聚群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形成农业生态观光集聚区。
    二、进一步壮大农业企业经营实力,实现经营主体跨越发展。一是着力实施“强龙”工程。做大做强一批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有计划扩建若干家龙头企业,对技术创新、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进行改造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实力强、品牌好的企业,通过品牌嫁接,使资本运作向农业领域延伸。制订实施“强龙”工程规划,引导同类中小企业资产重组,抱团组建企业集团,优化整合企业资源与农业资源。二是深入实施“提质”工程。创新和完善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建设一批服务能力强、内部管理完善、财务制度齐全、利益分配公平的示范性合作社。建立和健全民主管理、利益保障、风险评估、财务监督等创新机制,实施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对引进全日制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市镇两级财政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三是积极发展专业大户。积极引导专业大户向先进的科技生产方式转变,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通过劳动联合、资本联合等形式,引导专业大户与经纪人兴办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产加销的附加效应,拓展市场营销功能。
    三、进一步强化农业安全体系建设,实现监督管理跨越发展。一是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全面落实动物免疫、调入评估、畜禽标识、病死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加快建设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推进标准镇站溯源预警项目建设。构建更加有效的动植物防疫责任体系,加强基层植保队伍建设,加强农作物病虫害和疫情的测报工作。二是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产地标准体系,推进先进适用标准技术的开发、集成和应用;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推行质量安全追溯和承诺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信用体系;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业。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源头监管。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强化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管,健全农资信用体系。重点加强产地和市场的农产品检测,引导生产基地建立农户产品质量动态监测点,加快治理农业面层污染源。
    四、进一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实现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一是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重点组建粮食、果蔬、畜牧、养殖、防疫等农业技术创新团队,整合现有科研资源,输入新生力量,实行基层农技人员挂牌职责服务制,建成提供信息、产销对接、农业科技等“三位一体”的镇级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创新团队。二是深化种子种苗工程。健全良种繁推体系,培育主推品种,扩大良种良法覆盖率,形成种子栽培配套、种植种育联动、用地养地结合、稳产增效统一、生产生态协调的技术应用格局。加快推进生猪人工授精、水稻免耕直播、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做大做强西瓜、葡萄等已有较好基础的种子种苗产业。三是推进循环农业工程。以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节能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开展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实施以“水稻化肥减量施用”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测土配方施肥、秸杆还田等项目的试验与示范建设,实现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的循环生产。积极开展区域内生态化改造,广泛推广有机肥、沼气、沼液等资源综合应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