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促进温岭经济发展

发布日期:2008-3-03 00:00:00 来源:市政协办 

市政协教育界


发言人  邵碧莲

    国家把职业教育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中共十七大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我市现有独立设置的职业高中6所,综合高中2所,部门办技工学校1所,9所中职学校中民办的有4所,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5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15389人,并创建了“温岭市职教园区”。拥有省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1个,台州市实训基地1个,省示范专业2个,台州市骨干专业10个。五年来,我市职业教育为温岭的工农业生产输送了近2万名一线生产技术人员,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人才保障。随着我市构建“三个温岭”战略的提出、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企业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增加,职业教育发展又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一、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职业教育认识存在偏差,社会认同度依然较低。从社会和家长层面来看,由于受传统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影响,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仍然根深蒂固。从政府层面来看,职业教育在生源、师资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与基础教育存在严重不对称,职业教育明显滞后于基础教育的发展。因此,职业学校招生层次较低,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差,读职业高中成为部分家长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选择,招生困难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二)职业教育投入不足,难以提升发展层次。职教园区是我市职业教育的主要集聚区,建立已有12年,在只有300亩的土地上集聚着7所学校,容纳了1.2万名学生。近几年来职教园区也有了较大发展,但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实验实习设备的投入都远远不能满足专业技能教学的需要,尤其是电子电工、机械制造、汽修专业等资源配置水平低,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和专业根本无专业实验设备,导致学校在按教学计划进行实习、实训时,造成工位紧张,正常教学秩序无法得到保障,影响职业学校质量和办学声誉。据统计,近四年来,市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近4000万,只占普通教育的四分之一,而且没有逐年增加。 
    (三)专业设置不甚合理,校企供需结合率较低。虽然近年来许多学校根据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专业,但由于市场信息与学校办学之间灵敏性的差异、成熟专业建设的周期性等原因,导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步伐相对滞后。从我市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数量看,机械电子类学生仅占20%,其余皆为计算机、财会、市场营销、文秘等专业,制造企业所需的机械电子类学生明显不足,每年这一专业毕业的学生仅600多人,并且技能操作水平较低,毕业后上岗顶岗能力也不强。
    (四)“双师型”教师缺口较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我市大部分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数量明显偏少,专业水平也较难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很难保证教学、实训质量。尽管大多数职教老师都拥有专业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但专业课教师中高级职称只占3.5%,真正“既能上讲台,又能下车间”的“双师型”教师仅占专业课教师的10%,与目标要求存在较大距离。
    (五)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不力,影响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市大多数企业未能按照国家就业准入制度用工,新增劳动力要先培训后就业,从事技术工种的,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等制度未能得到很好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和企业用工制度未能与职业教育的学历证书、技术等级证书有效衔接,影响职教学生的就业,也在根本上影响了职教的招生和持续发展。
    二、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为提升职业教育水平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政府应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进一步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引导社会和家长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和择业观,改变企业的用工观念,让家长认识到拥有技术是最好的就业资本,让企业认识到技术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加大投入,为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提供更坚实的保障。一要加大公共财政对职教的投入,确保其占教育经费比例、职教生均经费、职教专项经费逐步提高,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券制度。二要加强职教配套设施建设。利用争创国家级示范职业学校的有利时机,加大对职教园区公共设施、活动设施和实习、实训基地的投入,尽快建成图书馆等教学和活动的配套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办学功能,提升办学水平,真正发挥职教园区“集约办学、规模效应、资源共享、整体优化”的效能。三要加快第二职教园区建设步伐。
    (三)科学设置专业,提升职业教育自身的吸引力。要重视职教专业设置科学性研究,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目标,积极面向我市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及时了解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情况,科学灵活地设置专业课程。当前,要针对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设置课程,加强校企业合作,提高职教专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突出服务当地经济的特点,努力为提高职教学生的就业率做好文章。
    (四)采取内培外引,提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一要拓宽培训渠道。依托高校和企业对教师实践技能进行提高培训,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定期培训制度,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二要提升培训层次。按照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求,通过下企业、上名校及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委派到国外培训等途径提升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训指导能力。三要加大引进力度。以优惠的政策、全方位、多形式地吸收专业技术人才担任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加强职教专业品牌建设,提升职教的专业影响力。
    (五)健全制度,为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制度,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有关规定。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职业(工种)的,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工种)的,应当优先从取得相应职业技术学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时,必须注明职业资格要求。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完善就业准入有关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学历证书、技术等级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衔接,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邵碧莲   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教育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