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消防安全工作中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现。为确保我市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减少火灾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全社会防御火灾的整体水平,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视察了我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情况。委员们实地查看了太平街道、横峰街道的工业区、居民区、超市商场的消防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观摩了市消防大队的演练,听取了市消防大队关于我市消防工作情况的汇报,对加强我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市政协十二届七次主席会议还对视察结果进行了认真协商讨论。
会议认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加强领导,增加投入,落实措施,强化消防安全意识,加强消防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消防责任制等,推进了全市消防事业的发展。但由于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消防安全设施不完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全市火灾事故仍居高不下。仅2006年,全市共发生火灾火警1312起,成灾159起,死亡19人,直接财产损失161万元,特别是“8•12”三星桥民房火灾、“10•7”温岭农贸市场火灾、“12•3”泽国商城南路民房火灾,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分析我市火灾频发的原因主要有:
一、消防安全意识欠强,社会化消防队伍建设不平衡。少数单位、企业存在侥幸和麻痹心理,对职工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不重视;企业生产、经营、储存的安全环境差,管理混乱,消防设施缺失;部分企业职工和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较差,自防自救能力弱,对身边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熟视无睹。以镇(街道)专职消防队为主的社会化消防队伍建设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队伍结构变动大,素质普遍不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现有消防队伍建设止步不前,消防器材缺配严重,灭火和抢险救援能力薄弱。
二、公共消防设施规划起步迟,整体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消防规划编制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除我市城区正在进行消防规划编制外,其他镇(街道)仍停留在调查摸底阶段,没有进入实质性工作,有的由于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消防规划编制工作尚未起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无法落实。二是消防供水设施缺失较为严重。我市城区的市政消火栓尚未达标,各镇(街道)缺口更大,一些已建成的消火栓缺乏管理,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不能确保正常、完好使用;部分市政供水管网流量、压力不足,满足不了灭火实战的需要;有些地区河道水流资源丰富,而没有修筑取水设施,天然水体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直接影响消防安全。三是消防站建设速度较慢,装备落后,难以满足我市消防的需求,达到国家标准尚有距离。我市城区面积已经超过20平方公里,按照国家标准每个消防站责任区范围4-7平方公里,接警后5分钟到达现场的要求,应设一级消防站1个,二级消防站1个,但目前仅有1个消防站。现有消防站的车辆装备、消防特种装备和消防员的个人防护装备严重缺乏,按照国家标准,灭火执勤车缺少3辆,机动泵浦缺少3台,特种装备登高消防车资金缺口550万元还未得到落实,消防训练塔、消防车等消防设施、装备超期运行,大大降低了应有的战斗能力。
三、出租房和企业多合一建筑存在严重消防安全隐患。出租房和企业多合一建筑潜伏着防不胜防的事故源头,大多耐火等级低,消防设施不足,有些未安装有效的防火隔离门;房屋租赁市场不规范,出租私房容纳人数多,租住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用火用电极不规范,炉灶随意设置,电线老化、乱拉乱接严重;多合一建筑人货混合,易燃物多,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消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仅以消防抓消防,很难改变现有消防的被动落后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规定:“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 因此,应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加大投入,强化责任,履行职责,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为此建议:
一、大力宣传,强化责任。要本着“人民消防人民办、办好消防为人民”的指导思想,做到消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消防责任落实与经济责任落实同等,消防队伍建设与安全生产队伍建设同级,消防设施投入与城市建设投入同比。各部门、镇(街道)要积极主动落实消防安全工作,与市消防大队协同作战,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重点抓好自防自救等方面的知识普及,提高对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深入企业、村居开展群防群治,以安全村(居)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镇(街道)、村(居)、企业综治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干部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要继续完善消防安全工作考核机制,由市消防大队参与考核评估工作,凡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不到位、专职消防队伍建设落后的镇(街道)不得参与评先评优,并实行消防事故加权扣分制度。
二、科学规划,加大投入。要加大市区消防规划的执行力度,尽快建立二级消防站,落实经费和人员,发挥其应有作用。要组织消防、建设规划等部门的有关专家,成立消防规划编制工作评审小组,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做到超前规划、科学规划、依法规划,加强对镇(街道)消防规划编制的领导,会同规划编制单位统一对镇(街道)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通信、消防水源以及其他公共消防设施进行深入调研和评审,使消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要建立消防资金专项统筹使用制度,将消防设施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按一定的财政收入比例增加消防建设资金,本着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消防经费,切实加大消防投入。当前,要着力解决好已定制的特种装备登高消防车和消防大队建造消防登高训练塔的资金缺口,以及管网水压不足所带来的消防隐患问题,在河道边因地制宜建立符合消防要求的消防取水设施。
三、加强督查,防患未然。要切实发挥消防职能部门的作用,提高消防队伍的专业培训水平,提升消防实战的能力和水平。要对全市的消防安全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掌握实况,分析问题,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编制消防规划奠定基础。要健全督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力量对公共消防设施和出租房、多合一企业等进行检查或抽查,及早发现隐患,及时加以排除。要加强出租私房租赁市场的管理,对于个别消防安全隐患严重的企业、居住小区、出租私房等,要责令其限期整改。
------------------------------------------------------------------------------------------
温岭市人民政府文件
温政函〔2007〕9号
温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市政协《加强我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议》的答复函
市政协:
《关于加强我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议》(政协温岭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主席会议第一号视察建议书)收悉,现就有关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市消防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消防工作,不断加大公共基础消防设施建设投入,部署开展火灾隐患专项行动,加强消防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消防工作责任制,紧紧抓住重大火灾隐患督改等消防安全重点工作不放松,对确保我市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减少火灾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全社会防御火灾的整体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消防安全工作中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市政协《关于加强我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的建议》对我市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并就进一步改进我市消防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对视察建议书进行了认真研究,要求各有关单位认真把握建议中提出的问题,并抓好落实。
一、加强宣传,提升全社会消防安全意识
(一)创新形式。开展消防宣传“六进”工作,发动有关部门和单位,通过印发防火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组织收听广播、收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职工和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新闻媒体走近消防”、“民众消防知识大赛”、“消防站开放”、“学消防、送话费”等针对性、趣味性强的主题活动,调动群众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有重点地向群众开展面对面的宣传。充分发挥好新闻媒体宣传阵地的作用,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开展防火宣传,报道火灾案例,介绍防火常识和消防法律法规,在这方面,市里将争取对此类公益项目宣传开通免费通道。
(二)分工协作。建立消防宣传工作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火灾,确保加强对新闻媒体的正确引导,积极为消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完善消防宣传工作体系。一是结合安全“万人大培训”,将消防知识特别是火灾逃生知识纳入培训内容,使消防知识宣传渗透到企业的管理层,再由管理层落实宣传机制,制定宣传计划,不定期地对职工进行消防知识宣传,并建立宣传台账备查;二是督促各职能部门、镇(街道)建立常态化消防宣传工作制度,定时定量完成一定的宣传指标(如每年必须完成企业用工人员总数的五分之一培训,每镇必须完成一块公益宣传广告牌等),严格落实消防宣传工作责任制。三是建立完善消防宣传工作考核机制,量化宣传工作指标,将消防宣传工作作为消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考核范畴。
(三)突出重点。消防宣传工作效果与重点人群的宣传工作有很大的关系。火灾中死亡人员大多是弱势群体,这些人群往往是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听广播,有的还是文肓,消防意识淡漠,属于平时宣传的死角。为此,消防等有关单位突出加强了对此类人员的消防知识特别是火灾逃生知识宣传,明确消防宣传重点对象底数,明确消防宣传针对性措施,明确针对性措施具体落实手段。
二、加大投入,加强全市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快全市消防规划编制进度。年初,市建设规划局和消防大队委托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按照《温岭市域总体规划》的要求编制专项《市域消防规划》,9月20日组织各镇(街道)和各部门评审并形成了会议纪要。目前,设计院已按会议纪要进行修改完善,送审稿待审批。《市域消防规划》的编制为今后温岭的消防安全工作、消防队的定点、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打下扎实基础,也为今后我市的消防事业可持续发展留下发展空间。特别是消防站的选址均充分征求基层的意见选择非农保地并确定坐标,明确该用地不得挪作他用,确保为消防站专属用地。台州市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消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台政发〔2007〕61号)文件下发后,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专门要求消防大队拿出贯彻意见,目前,《温岭市贯彻台州市“十一五”期间消防的实施意见》已在征求各部门意见,力争年底前出台。
(二)加快市政消火栓建设。市政消火栓建设是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台州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城市公共消火栓建设管理的通知》(台政办发〔2007〕102号)精神和政协视察建议书意见,为加强市政消火栓建设,市政府迅速采取措施,组织建设规划局和消防大队对我市市政消火栓现状进行了排查,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还清欠账、不欠新账”的原则,迅速对损坏、无水和水压不足的城市公共消火栓进行了修复,新增安装了208只欠建的公共消火栓。目前,温岭市区市政消火栓已达到739只。同时市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建设部门必须认真落实《台州市城市公共消火栓管理办法》,切实把城市公共消火栓建设纳入社会公共事业建设范畴,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做到城市道路延伸到哪里、公共消火栓就建设到哪里。全面落实建筑内部特别是高层建筑内固定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责任,要求相关部门要与全市所有高层建筑内部的固定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责任单位或人员签订责任状,加强日常检查测试,确保完好。大力推广“自动消防设施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尽快实现对全市所有在用自动消防设施的实时监测。
(三)逐步优化消防队伍的装备结构。市政府高度重视消防装备的建设,今年,在财政拨款220万元的基础上,组织社会筹资近600万元,购置了德国进口的53米登高云梯消防车投入服役;年内还准备再购置一辆主战水罐消防车;明年还将按台州市三年规划的要求把消防大队消防车的更新和消防车库、登高训练塔的建造列入财政预算安排;同时还计划将原损坏停用的32米曲臂登高消防车进行改装成高喷消防车。通过加大投入确保消防大队的车辆装备水平能与温岭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四)全力推进消防站建设进程。首先解决“十五”期间的欠账,主要是消防指挥中心、后勤基地建设和石桥头消防队、坞根消防队建设,加快落实十一五期间的10余座消防站的建设。
三、落实措施,着力抓好火灾隐患整改和消防队伍建设
(一)全面开展“三合一”整治。我市历来对“三合一”整治非常重视。2000年以来,每年都组织“三合一”专项整治,对“三合一”始终保持高压态势;2002年制订出台了《温岭市“三合一”企业综合治理办法》;去年我们在部署火灾隐患普查整治的同时,又部署了“三合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温政发〔2006〕195号),并专门制定了《温岭市“三合一”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整治验收标准》;今年,台公消〔2007〕28号《关于开展“三合一”场所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我市又专门成立工作班子对各镇(街道)的“三合一”整治进行指导和督查,全面落实“搬迁、改造、防范”等一系列措施。到目前为止,共改造“三合一”企业800多家,关停“三合一”企业250多家,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大力加强出租房安全隐患普查整治。我市专门建立了出租房消防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项经费15万元,并抽调安监、工商、供电、公安、工业、消防等单位人员组成整治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居住租房屋消防安全专项工作的通知》,对整治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推行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整治同考评挂钩制度。针对出租房以往“屡次整治、多有反复”的教训,我市坚持疏堵结合的原则,强化动态监管,扎实推进出租房隐患整改工作。“疏堵结合”主要是落实“拆”“改”“建”“搬”。一是在“堵”字上,坚持“拆”和“改”:我市的出租房整治活动中,除对钉子户进行强行拆除外,还将“拆”字方针运用到整改隐患中。广大出租房业主在改造出租房过程中,对可燃结构、耐火等级低的棚户、不符合规定的简易炉灶、乱拉乱接的电线进行全面拆除。许多出租房的隐患在“拆”字方针指导下,降低了火灾荷载,达到了消除火灾隐患的目的;“改”就是对现在用于居住的出租房,根据台州市的整治标准,对安全疏散条件、防火分隔物等进行改进,限制或规范用火用电,完善逃生设备,使之就算发生火灾或其它自然灾害,不致于造成群死群伤恶性事故,从而达到整治目的。二是在“疏”字上,坚持“建”和“搬”:“建”就是建设新民之家,去年底,我市专门组织召开由有关专家和职能部门、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研究并作出了建设“新民之家”或“外来人口之家”的决定,并将该系列工程列入我市2007年度重点工程项目。今年6月,市政府出台了《温岭市政府关于建设“新民之家”的若干意见》,给予了“新民之家”工程更大的政策优惠,加快了建设进度。预计到2012年,我市40%的外来人口将入住“新民之家”或“外来人口之家”,届时将大大缓解现有出租房压力,有效降低出租房火灾风险。“搬”就是将集聚的出租房中人员搬出,分散到其它具备安全条件的出租房中去,“搬”字方针主要针对单间5 人以上,连片10人以上的出租房,人员分散了,生活用火用电的次数减小了,发生火灾的机率也随之大大减小。
(三)突出抓好重大火灾隐患的挂牌整治。今年,我市共有4家单位列为年度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其中温岭市贵都大酒店被列为省政府公布的第六批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除进一步明确督改单位、隐患整治单位的职责责任外,市里主要领导还亲自带队现场办公,解决难题。截至目前,省级挂牌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温岭市贵都大酒店已提前整改完毕,并经复查合格,正等待上级验收摘牌;温岭市泽国鞋革商城投入200万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整改已基本到位;温岭市鸣翔宾馆目前已停业整改;温岭市城南大闾康斯服装厂也基本整改完毕。
(四)加强专职消防队建设。我市现有专职消防队12支,执勤消防车辆23辆,110名队员,参与扑救大量初起火灾和社会救援,为温岭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构筑了有效的消防安全屏障,作出了重要贡献。客观分析我市专职队建设情况,虽然起步较早、战斗力较强,但其发展和管理还存在体制性制约、机制性障碍、保障性困难,在“建”“管”“训”“用”“养”等多个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今年,我市主要从两方面抓专职队建设:一是拟制出台《温岭市专职消防队建设管理若干规定》,对专职消防队的规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明确要求和标准;二是加大投入,把专职队的营房和装备建设列入镇(街道)的议事日程。如泽国镇新购置了一辆供水消防车和救生气垫等一批特种器材;松门专职队的新营房已建成即将投入使用;大溪专职队的新营房已投标,年内开工建设,预计明年能投入使用;新河、箬横也有计划新建;城南专职队也将再购置一辆主战消防车。
下阶段,我市将继续深化各项措施,进一步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为“平安温岭”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温岭市人民政府
2007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