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 调研报告

《关于石松一级公路、76省道复线城南段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视察报告》及《关于加强石松一级公路、76省道复线城南段交通安全设施同步建设建议案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07-04-25  来源:市政协办 

关于石松一级公路、76省道复线城南段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视察报告

石松一级公路和76省道复线都是我市在建的省重点工程,其中石松一级公路是我市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市“一纵一横”公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交通东西方向的大通道、大动脉。该工程全长24.948公里,沿线涉及54个行政村,按双向四车道设计,路基宽度27米,主车道2×7.5米沥青砼路面,硬路肩2×4米,中间2米绿化隔离,主要工程结构有隧道1座长约410米,桥梁33座长约2700米,涵洞172道,工程概算投资7.81亿元。76省道复线城南段工程也是我市实施的一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是我市南部连接沿海高速公路的主干道,对于促进城南镇、石桥头镇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该工程北接温岭城南路泽太一级公路,沿温岭、玉环东部布线,南至玉环漩门与76省道相连,工程全长10.713公里,沿线涉及24个行政村,前6公里按双向四车道设计,路基宽度26.5米,主车道2×7.5米,硬路肩2×3米,中间3米绿化隔离,投资1.99亿元。这两项省重点工程自开工以来,一直备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曾多次前往工程一线视察,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到2006年底,石松一级公路已完成土建生产总值15870万元,占土建形象进度的52.4%,完成投资额31570万元,占总概算的40.4%;76省道复线城南段完成土建生产总值5360万元,占土建形象进度的53.1%,完成投资额10300万元,占总概算的52%,两项工程建设(以下简称两线)进展较为顺利。

虽然,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建设中尽了最大的努力,结合实际解决了许多问题,但两线道路建设中也存在较为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为了认真汲取路泽太、大石一级公路投入使用后事故多发的教训,避免两线道路建成投入使用后交通安全事故重蹈覆辙的状况,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减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3月9日,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视察了石松一级公路、76省道城南段建设中的交通安全情况,委员们在察看现场和听取汇报后认为,目前两线建设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交通安全问题,亟待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

1、道路建设规划与群众实际需求尚有一定差距。宏观规划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更突出道路的功能作用,而微观需求既要满足道路沿途群众便利,又要考虑群众安全,两者很难融合。特别是道路沿途干群对道路的安全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要求多开道口非常强烈;群众、驾驶人的安全意识不强,道路设计安全起点与群众交通安全的意识差距较大;道路设计建议限速(80公里/小时)和道路承载行速能力与车辆实际行驶速度之间的矛盾,难以用自律予以解决。这一些都给道路建设增加了不少难度,给道路交通安全增加了许多隐患。

2、道路交通防护基础设施建设预算资金不足。两线道路土建已完成了一半,但配套的交通安全设施详细方案的准备工作尚未启动,道路安全设施的资金预算与实际需求还有差距,势必影响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给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工作带来被动。虽然,道路建设有其固有的规律,但道路建设与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有效衔接,必将会产生重复破路建设,增加投资。

3、过多的平交开口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隐患。石松一级公路全长24.948公里,有平交路口28处,76省道复线城南段全长10.713公里,有平交路口18处,两线平均不足1公里就有1处开口,这些开口缺少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将给行人和非机动车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根据道路建设和交通安全要求的实际情况看,通过减少现有平交开口解决交通安全的难度较大,而用增加交通安全设施来弥补,又给道路建设增加了投入资金。

4、机非、行人混合隐患无穷。两线道路建设的起点均按照高等级公路的标准进行,而在设计时未规划非机动车道及行人通道、平交口亮化等必不可少的设施,整条公路处在机非、行人混合的交杂中;平交十字路路基差落较大,驾驶人容易被高路基挡住视线,难以辨别前方左右情况。这些状况的存在给交通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道路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其交通安全问题也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如何将事故降到最低限度,在保证交通通畅的同时又能保证群众安全,是事关社会稳定的大事。为此,建议:

1、加强沿线区域群众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市宣传媒体、交通、交警等相关部门要协作共济,尽快出台宣传方案,在两线建成通车之前,会同相关镇、街道所辖村、居,落实各方责任,开展道路安全知识宣传,把道路建设的好处与如何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等知识进入家门、进入人心,进一步强化行人的道路安全意识,增强防范能力。要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继续深化“安全村”建设。同时,要加强对驾驶人的教育,走政府牵头、团体配合、社会协作的教育之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使驾驶人遵守交通法规,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及早启动安全设施详细方案设计和评审。市交通、交警部门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汲取路泽太、大石一级公路投入使用后事故多发的经验与教训,及时沟通,相互配合,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交付使用”的基础上,结合道路建设与交通安全要求的实际,及早启动道路安全设施方案的设计与评审,以及道路通行前的评估,市安监、交警等有关部门要参与,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要将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防撞护栏、监控、智能提示、亮化装置等相关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经费纳入两线必需的总建设资金中。市政府要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配置情况,在道路建设资金中无法解决的项目,应当予以追加。用前期必需的资金投入,换取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加强路口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市政府在高度重视两线道路建设的同时,继续关注两线道路交通安全,尽力减少道路沿线开口,切实解决已渐露出来的交通安全问题。对两线上必须开口的平交路口进行实地踏勘,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红绿灯及其配套的电子监控设备;对所有平交路口设置反光警示柱和其他警告标志、设施,部分安全隐患严重的路口设爆闪灯等提示性设施;所有路口配备高杆灯照明,路下通道有明亮的照明设施和排水设施;每个路口要限速,并配备提前减速装置和提示标志;接近路口的绿化带设置要充分考虑安全视距;对与两线相接的支路,其路口也要进行“人性化”和安全技术处理,并设置相关配套安全设施。

4、设置机非隔离,加强路段安全防护和路面监控。当自律不能达到相关要求时,必须用他律的方法加以防范。虽然,道路开通时多发交通事故有着客观存在的必然性,但通过人的能动作用是可以将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因此,两线建设均要采取机非隔离措施,道路中间的绿化带应设置硬隔离设施,全线安装固定测速、卡口监控、交通诱导显示等装置,并在高架桥等并线道路上安装防眩目装置。同时,市交通、交警部门要对两线道路建成通车的适应期内,进行必要的限速,并要抽调警力,加强对两线道路的路面监管,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促使行人和驾驶人形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温岭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    

2007年3月16日       


------------------------------------------------------------------------------------------


温岭市人民政府文件
温政函〔2007〕12号


温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石松一级公路、76省道复线城南段交通安全设施同步建设建议案的答复函


市政协:

你们《关于加强石松一级公路、76省道复线城南段交通安全设施同步建设的建议案》温政协〔2007〕19号)收悉,现将建议案落实情况回复如下:

一、概况

石松一级公路是我市连接市域东、西部的主干通道,起点为石粘,接大石线,经城北、城东、新河、箬横、松门五个镇(街道),终点连接81省道林石线,全长为25公里,工程总概算7.29亿元,该项目将填补我市东部地区长期以来无主干公路的空白,对东部经济开发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76省道复线城南段起点为城南坑洋,接路泽太一级公路,经大闾、岙环后进入玉环境内,路线长10.7公里,工程批复概算为1.99亿元,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促进城南片经济发展,并成为市区连接沿海高速公路南向的连接线。

石松一级公路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27米,路幅布置为中央分隔带宽2米,左侧路缘带2×0.5米,行车道2×7.5米,硬路肩2×4.0米,土路肩宽2×0.5米。76省道复线城南段按国家《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97)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起点至岙环段长6公里,具有沿海高速公路连接线功能,路基宽26.5米,路幅布置为中央分隔带3米,左侧路缘带2×0.5米,行车道2×7.5米,硬路肩2×3.0米,土路肩2×0.75米。岙环至营田段长4.7公里,以及玉环境内长16公里路段,路宽17米,路面宽14米。两线自2005年底开工,计划2008年底建成通车。

二、加大两条道路交通防护基础设施预算投入

在涉及解决交通安全问题的交叉工程和交通安全设施两项费用投入中,石松线概算费用合计为1.04亿元,76省道复线两线概算费用合计为3200万元,我市的一级公路交叉工程和安全设施的费用投入和标准之高在全省乃至全国是不多见的。

鉴于石松线沿线村庄密集,行人、非机动车较多,交通部门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建议争取保留硬路肩和行车道间的钢质护栏。76省道复线城南段沿线村庄较少,其路幅布置将执行省发改委的初步设计批复,前6公里路幅与泽太一级公路一致,后4.7公里与玉环段一致。路段需安装的固定测速、卡口监控属交通安全管理设备,由交通部门安装,交通视线诱导、防眩设施为交通安全设施,交通部门统一考虑设置。对行人、非动机车横穿流量较大的平交口进行适当限速。

三、认真研究过多的平交口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问题

早在两线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尽可能将公路线位布置在房屋密度和相交道路相对较少的地域,最大限度减少相交道路和拆迁量。尽管如此,相交道路依然密集,石松线尤其突出,村级以上相交道路(不计机耕路),石松线有42条,76省道复线城南段有18条。平交口是交通事故的易发地点,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平交口的数量是交通部门最为关注的问题,03年3月在项目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前,委托设计单位对石松线的道路交叉问题做了一个专项研究,抽调专业人员对沿线道路及村庄分布进行详细调查,编制了《石松一级公路与乡村公路交叉的处理意见》专项报告,提出方案:①采用立交上跨中心陵园、新河镇规划中心大道和两条横淋线;②全线设置13座平交口,其他相交道路利用主线两侧辅道予以归并;③就近利用跨河桥梁边跨,对一些机耕路进行改移、连接。按照上述设计原则,市政府、交通部门和沿线镇(街道)做了大量协调工作。但是在道路开工后,沿线群众普遍不同意交叉口归并,认为:①村道不许中断,道路绕行给群众带来极大不便;②沿途村庄通过村道连接石松线享受主干公路建设带来的便利,带动经济发展,否则不同意公路用地征用,从工程开工至今,尽管指挥部和沿线镇(街道)按初步设计的思路去做平交口的归并工作,尽可能压缩平交口数量,但是难度很大。

76省道复线情况基本相似,跨81省道、观岙线以及老81省道姆岭线,建三座分离式立交予以跨越,沿山路段在当地村同意的情况下,尽可能增设下穿通道,其余相交村道只能采用平面交叉。

四、加强沿线群众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针对新建主干道路沿线的群众不熟悉道路运行环境,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实际,市政府已责成交警和交通部门密切配合,会同当地镇(街道)、村居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强化安全意识,同时要求交警进一步加强两线开通初年交通安全现场管理工作,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及早启动安全设施详细方案设计和评审

交通部门已落实专业设计单位对两线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图设计进行实地调研,施工图调整设计初稿基本完成,待进一步细化、完善定稿后,将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进行审查、评审,涉及交通安全设施范畴的标志、标线、护栏等费用已纳入省发改委批复初步设计概算,在工程中列支。同时,请市政协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石松一级公路和76省道复线城南段建设,确保两线公路建成后,既方便群众出行,又保证道路交通安全。



                                                                 温岭市人民政府     
                                                            2007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