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委员 >> 委员风采

见多方识广 求是乃为真——李新方的收藏人生

发布日期:2006-02-18  来源:夫人峰周末报 

    水乡泽国,历来富有收藏。
    20世纪60年代,泽国一位渔民在网鱼时,意外地在河底里网住了一块沉甸甸的铁瓦,可惜认不得铁瓦上用黄金镶饰的文字,用刀砍了铁券的一角,觉得是块铁,于是,就把它丢弃在房屋的角落里。后来,这块铁瓦被村里的一位学究买去把玩。钱氏后人得悉后,又以十斗谷从学究那里换得铁瓦。其实,这块铁瓦就是无价的钱镠铁券国宝。
    五代十国时期,国运动荡,各节度使拥兵自主。钱武肃王割据浙江自称吴越国,以保境安民为主旨,由此,浙江近百年未遇兵乱,钱武肃铁券概括记录了钱氏在浙江的政绩。元军南下时,钱氏后代带上钱武肃铁券逃难,从此,铁券下落不明。
    而今,钱镠铁券作为国宝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院,引起文学家、文物家、艺术家的广泛关注,掀起了研究热潮。
    谁能料想,金饰文字的铁瓦,展示了动荡的五代,记述了吴越的辉煌,此宝竟然藏于泽国!
    泽国人震惊了!真让人悲喜交织。悲的是乡里人缺失文化,错失收藏;喜的是一方热土有幸藏宝。

    钱镠铁券从小就在李新方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眼前的李新方,中等个头,含笑的脸庞映衬着庄稼人特有的宽厚和憨实。就是这位其貌不扬的人,创造了温岭收藏历史的许多奇迹。
    李新方出生于1961年9月,现任台州市无级变速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这是他在企业的头衔。从业之余,他兼任浙江省收藏协会书画委员会副主任、温岭市收藏协会会长,并加入了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
    回首往事,格外心潮澎湃。“人生的转机,往往在不经意之间,一句话、一件事就让人彻底转换。”李新方自幼铭记着那段钱镠铁券的往事,虽然置身小小的泽国,但是幼小的心灵深藏着收藏情结。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了烟标、钱币的收藏。因限于财力,加上信息闭塞,李新方梦想着条件的改善,在收藏天地里纵横神驰。
    1977年夏,李新方有幸从农村进入地处新河的温岭变速器厂工作。先后担任生产科长、团干部。于是,工作之余,他把精力投向收藏事业,多了些读书、少了些闲聊,多了些把玩、少了些悠闲,多了些讨教、少了些荒废,日积月累地把玩石头、玉器、古玩,李新方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收藏
迷了。
    收藏,不仅需要可观的资金,更需要文化底蕴的充实和支撑。勇于吃苦耐劳的李新方成了新华书店的常客。然而,大部分专业书籍价格昂贵,哪里有那么多钱买书!于是,他干脆蹲在书店里读书,要么到图书馆去借书。收藏可是考验眼球的绝活,只凭书本知识还不足以成大器、立大业,不耻下问、多方求教已是李新方业余生活的主课,周围从事收藏的人几乎都成为李新方的老师。
    就这样,点滴起步,李新方逐渐练就了收藏的基本功,终于从一个“门外汉”,渐渐步人收藏之道。
    1992年春,地处浙东南改革开放前沿的温岭,很多人纷纷下海。李新方凭借一身变速器生产的技术,毅然下海,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他含辛茹苦地创办了无级变速器厂,专业生产无级变速器。
    功夫不负有心人。白手起家的李新方,乘着改革的春风、凭着技术的支撑、借着诚实的优势,终于把无级变速器厂办成功了。企业占地600多平方米,年产值千万元,所生产的达国家标准的“韧强”牌无级变速器已成为业内的抢手货!
    李新方笑了,笑得那么灿烂。因为有了相对宽余的资金,就具备了收藏的实力。
    盛世兴收藏。原中国美协副主席、浙江省美协主席、中国美院院长肖峰先生曾经说过:“收藏家是人群中独具慧眼的精英,是经营有方的佼佼者,是对人类心灵有特殊感悟的超人,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卫士,是文化艺术交流的特使,是艺术家与民众之间的桥梁。”
    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李新方切身感悟到收藏的富有。这富有,不仅仅是财富的富有,更是文化的富有。
    自1997年起,李新方开始尽情地投身于收藏事业,辗转北京、上海、天津、长沙、杭州……谁能料想,其貌不扬的李新方,竟然是嘉德、中贸圣、荣宝斋、朵云轩、佳宝等拍卖行的常客。
    生活中,事情的成功往往是与吃苦耐劳成正比。李新方也不例外。
    一次,他与同道驾车赴慈溪看货,由于白天忙着厂里的活,只得利用晚上的时间出门。谁料,行进一段路后,夜间突然起了十米外见不着人影的大雾,为了赶市,他与同道轮流着边驾车边指挥,仅200公里的路足足走了一夜,次日天明才到达慈溪。
    又一次,他带着几位收藏迷驾车赶赴福建莆田,一路上,山道崎岖,路况复杂,所乘的桑塔纳轿车不慎翻人山沟里,幸好人员无恙。
    为了求得一件上乘的藏品,李新方经常废寝忘食。一次,他听说上海一户人家藏有明代江福生雕刻的紫坛摆件精品,他走街穿巷问路,三顾茅庐,终于打动了藏家。
    李新方的收藏越做越大,他并没有因为眼前的几件珍品而骄傲,而是把眼光投向如何做强收藏。在收藏实践中,他感到专业及相关知识的浅薄,于是专赴北京、上海、杭州,先后拜谒杨仁恺、史树青等名家,潜心书画鉴宝知识。同时,尽力挤出时间参加专题学术讲座,聆听专家、学者的教诲。李新方在书画收藏天地里似一只飞鸟在蓝天里自由翱翔!
    2002年7月,李新方专程赴北京嘉德拍卖行,以7.8万元拍得一幅清代山水画家高其佩的《秋山行旅图》。当时,拍品的价位已是很高。而今,其价值在10倍以上。如果没有潜心研究书画收藏,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作支撑,那么藏品价值的前瞻性确实就像迷魂阵。然而,李新方却敢于破解这个谜团,这魄力来自实力,来自深厚的功底。
    2003年7月,李新方在宁波东方拍卖行拍得作为竞拍1号拍品的蒲华《花卉四条屏》,时价7.8万元,现在,该拍品价值也翻了10倍。
    2003年10月,佳宝拍卖行推出周昌谷一幅《花丛中》的作品(《周昌谷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13页作品),李新方当机立断,以11万元举牌拍定。而今,这件拍品的价值都在成倍上扬。
    2004年10月,李新方拍得心仪已久的国画大师黄宾虹89岁时所作的渴笔山水精品,尽管价格不菲,他依然泰然自若,一举夺得。
    除了书画收藏,李新方还兼顾古玩的收藏。他先后收藏了荣宝斋推出的清代大收藏家景家泉家藏的寿山田黄石印章、御用八骏砚台等珍品。面对林林总总的藏品,李新方乐道于边品茗边品味。
    藏品逐渐多了,知己之间出不乏交流。一次,同道十分喜爱李新方一方田黄印章的藏品,遂以沙孟海手书的论画诗卷交换。
    件件藏品,桩桩故事,其喜怒哀乐,让李新方格外铭心!
    今天也是明天的历史!基于这样的认知,独具慧眼的李新方把收藏的目光转向当代书画家。诸如林海中的山水、米若田的书法、陈幼华的国画。
    面对元代院名《游马图》、明代文微明《游吴氏东庄图》、清代王鉴《山水画》、清代华岩《寻诗图》、清代高邕《牧牛图》、启功《双马图》、黄宾虹《山水图》、谢稚柳《婆婆桑榆村丘图》、徐悲鸿《猫石图》等,宋、元、明、清及近现代名家书画、古玩、珍品近千件,李新方感慨万千。
    李新方用自己的双手创办了企业,用企业家的目光和经营思维,把有限的闲散资金周转于收藏事业,既创造了财富,又享受了艺术,又物质与精神的“双赢”。
    独享艺术不是享受。李新方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群体培养和扶持上,尽心竭力地为发展温岭收藏服务,产生群体效应。在他的积极倡导和带领下,温岭组建并成立了市级收藏协会,注册会员130多人,会员藏品资产上亿元。协会辖字画、陶瓷玉器杂件、烟标钱币票证三个专业组织,先后举办了蒲华学术研讨会、巡回鉴宝、艺术品拍卖会等专场活动,推动和促进了收藏事业的兴起和发展,扩大了温岭收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石激起千重浪。在李新方的带领下,泽国这方热土已形成了一个收藏群体,政界、企业界、艺术界的收藏迷们,一个个玩得红红火火。
    饱尝收藏苦乐的李新方,收藏已成为他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为了收藏,他用拿铁榔头的手握起了毛笔,心平气和地神驰于碑帖之中,陶醉在水墨之间。现在女儿就读于中国美院史论系,有了收藏事业的接班人,李新方的心底无比踏实。(张新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