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台胞台属联谊会
为了加快台资企业的发展,促进温台经贸合作与交流,推进我市对台“民心工程”建设,我们配合市台办,对全市现有的台资企业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认真听取了各台资企业负责人和台商的情况介绍及有关意见、建议和要求,掌握了我市台资企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整理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我市自1991年12月引进第一家台资企业以来,到目前止全市累计批办台资企业77家,现存台资企业26家,其中独资企业4家,常住台商8人。26家台资企业总投资3722.9万美元,注册资本2544.7万美元,协议利用外资1377.56万美元,2004年预估创产值13亿元,创税利7500万元,从业人数8130人。13年来,我市台资企业有起有落,在曲折中求发展。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
1、行业集中,布局分散。现有台资企业涉及的主要行业有机电10家,鞋帽皮革7家,水产食品5家,农业开发、轻工工艺、商贸、化工各1家。26家台资企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泽国、大溪、松门、滨海、石塘、新河、石桥头、城东、横峰、市经济开发区等地。
2、规模不大,发展缓慢。26家台资企业产值上1000万元有18家,上亿元仅4家,总体规模较小。26家台资企业约占全市三资企业的20%,总投资仅占全市三资企业总投资的10%,实际利用外资约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4%。从数量上看,累计批办77家,现存26家,生存企业仅30%,平均每年发展2家。分析原因:一是兴办台资企业动机不正;二是不懂或不善经营管理;三是实际资金不到位;四是企业内部矛盾冲突,以致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逐渐被淘汰。
3、素质提高,前景看好。26家台资企业除个别生产不景气外,绝大部分企业都在正常生产运行,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有的企业已初具规模,有的企业产品科技含量较高,发展前景较好,如茂诠机械有限公司、现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晶鑫电子有限公司、兴源机电仪表有限公司、飞利浦电子有限公司、菲利达电子有限公司等。五洲鞋业有限公司、奥利莱鞋业有限公司、海之味水产有限公司等还受到市政府的各类表彰。企业外销市场不断拓展,许多企业的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远销日本、美国、英国、韩国、东南亚和欧共体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企业投资领域不断拓宽,由原来的传统行业逐步发展到机械、电子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及第三产业。从2003年开始审批设立了4家台商独资企业,投资方式发生了变化。有的企业,不仅引进台资,而且引进台湾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企业整体素质明显得到提高。
二、存在问题
1、投资环境不尽人意。一是有些政府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对台资企业的认识还没有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有些部门依法行政观念比较淡薄,办事随意性较大,办事效率低。三是部分企业依然感到负担较重,变相摊派仍有存在。四是基本生产要素严重短缺,“水、电、地”三大要素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五是有的地方企业周边环境令人担忧,干扰因素较大,偷盗现象时有发生。六是企业融资困难。因而有些企业已经产生了外迁的想法,思想出现了波动。
2、发展不平衡。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台资企业的分布主要是太平2家、泽国3家、大溪3家、松门4家,滨海3家,开发区2家,还有6个镇(街道)台资企业空白。二是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有3家企业年产值已达到2个亿,9家企业发展前景相当乐观,但有6家企业年产值尚在1000万元以下,有的步履维艰。
3、管理、服务工作滞后。主要是政府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引进、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招商、轻服务”现象。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出现问题和矛盾难以得到解决。
4、企业自身管理不善。部分企业内部管理缺乏现代的科学理念。有的企业规模上去了,但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有的“小打小闹”上,管理人才尤为缺乏,严重影响企业本身的效益和发展。特别是直接从事企业管理的台商更少,大部分台商对投资后的企业运行情况很少顾问。有的企业由于我方单方经营,财务不清,企业内部矛盾众多,台方利益得不到保护,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和进一步发展。有的企业还是“家族式”“家庭式”“家长式”的封闭陈旧管理模式,管理上出现“乱、差、低”的现象。
三、对策建议
1、切实提高对台资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各级领导要进一步认清当前的台海局势,正确认识发展对台经济与促进祖国统一的关系,要从政治的高度和全局的观念来看待台资企业的分量,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指导思想上和具体工作中真正把发展对台经济放到突出的位置,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全社会关心、支持台资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安商、富商、亲商、助商”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和贯彻《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相关法规,提高全民的涉台法律意识,切实维护在温投资的台商台胞的合法权益,及时调处台胞台商的投诉和来信来访案件。要认真落实市领导、台办和台联联系台商和台资企业制度,定期听取意见和建议,真心为台资企业排忧解难,着力促进现有台资企业的发展与提高。
2、努力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一要从战略高度解决“断水、停电、缺地”三大制约因素。这关系到百姓生活、社会稳定和企业的发展,必须要从全局出发,采取战略性的措施寻求解决的办法,要有新的政策、新的思路和新的措施,实现新的突破。二要严格规范政府部门的办事行为,严格依法行政,继续做好企业减负工作,坚决贯彻市政府出台的“六个一律”的规定,排除外来干扰,专心谋求发展。三要切实提高政府效能。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良好形象。建立由市领导牵头,台办、公安、计划经济、城建、土管、财税、工商、外经贸和工业经济等部门参加的例会制度,协调解决台资企业遇到的各种重大困难和问题。定期走访台资企业,现场办公,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四要竭诚为台资企业办实事,要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和意见要求,使服务有的放矢。要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帮助企业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职工的素质,帮助企业办理各种质量认证,项目审批,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等手续,真心实意为企业办实事做好事,提供便利高效的服务。
3、不断提高台资企业自身素质。台资企业的发展除了外部因素影响外,主要还是依靠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着重要培育增强“六种意识”:一是增强科技意识。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应增加科技投入。二是增强质量意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的信誉和效益之本,企业务必要加强质量管理。三是增强市场意识。企业不能依赖政府,要立足于市场,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产品。四是增强人本意识。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员工的力量,调动集体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要以人为本,善待员工。五是增强品牌意识。品牌就是资本,要发挥品牌效应,创名优产品,提升企业竞争力。六是增强安全意识。安全第一的观念要深入人心,“企业想发展,首先要安全”。通过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以不断提升我市台资企业的发展水平。
4、进一步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力度。要充分发挥温岭在台人脉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挥“以台引台”效应。要大力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加强和扩大两岸民间交流考察。加大对温岭自身的宣传,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重点是要加强与二三代台胞台商的联系与沟通,走出去,请进来,诚邀来温考察投资,做好我市中小民营企业与台湾企业的合作与对接,引进台湾的资金、人才、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进一步加快我市台资企业的发展。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葛子杰 市台胞台属联谊会会长 台胞台属联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