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石塘渔港经济区 打造渔区经济新亮点

发布日期:2005-6-29 00:00:00 来源:市政协办 

                                           陶瑞荣 委员 

 
    石塘镇作为全市乃至全省的渔业重镇,曾经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产资源而独领风骚数十年。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渔场范围的缩小,有过辉煌的渔区经济风光不再,跌入了历史的低谷,渔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当务之急是找准渔区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充分发挥国家一级渔港石塘渔港的作用,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水产资源、良好的自然条件等优势,构筑渔港经济区,正是重振渔区经济的潜力、优势和希望所在。因此,只要紧紧抓住建设渔港经济区这个“牛鼻子”不放,渔区经济一定能突出重围,走出低谷。
    当前构建渔港经济区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一是群众思想观念淡薄。许多干部群众对实施“兴港富渔”、建设现代化渔港经济区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对发展渔港经济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而是一味地认为海洋产业就是渔业,渔港就是渔船避风和锚泊的场所,忽视了渔港可以带动港区水产冷冻、加工、商贸、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
    二是渔港龙头作用不强。石塘渔港目前的避风、装卸及周边配套建设等还不尽人意。其一是渔港还保护不了渔船。由于石塘渔港二期防波堤未启动,尤其是台风来临时渔船还不能在港区安全锚泊,要赶到邻近县市避风,由此造成的避风油耗,十分惊人。而坚持在本港避风的渔船因风浪引起的船只损坏,渔区码头设施及护岸破坏的经济损失也相当严重。其二是渔港还留不住渔船。渔港的各项配套设施比较落后,驳岸码头前沿水深不够,渔船装卸作业须候潮进行,而且生产作业大多为人工操作,效率低下,渔船装卸货物很不方便,导致水产品加工原料随渔船的外流而外流。其三是渔港还带动不了临港型工业的成长。石塘渔港由于受到陆域狭窄等地理条件的限制,临港型工业布局较为混乱。现只有5家船舶修造企业,一次只能容纳100多艘渔船,而且规模小,加工能力低,设备较差,只能对渔轮作简单的修理和保养,没有能力建造和修理大型船舶,更别说带动电子机械、起重、绳网加工及海洋后勤综合服务业等与港口经济密切相关的产业的发展。
    三是水产加工层次偏低。石塘水产冷冻企业兴旺于上世纪70-80年代,从90年代中期开始,出口欧盟受阻,沿海城市消费层次提高,华北、东北等国内市场疲软,大量粗加工的水产品滞销,冷冻企业纷纷倒闭,仅存的几家只能勉强维持生产。加之银行把冷冻企业视为高风险行业,采取惜贷政策,水产加工企业更是雪上加霜,无力更新设备,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不能对渔货进行精深加工,导致水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四是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石塘旅游名声很响,但千年曙光的吸引力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减弱,且尚未形成系统的、立体的、多方位的旅游格局。曙光园、洞下沙滩、三蒜岛等景点分散在各地,旅游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环境也相对较差,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弱。同时,渔港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还没有形成看日出、观海景、做渔民、品海鲜的休闲型“渔家乐”旅游,商贸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依托渔港旅游经济寻求发展的相关产业也相对滞后。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利用各种媒体对建设渔港经济区的重要意义进行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建设渔港经济区是海洋产业发展的一个导向,是加快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促进渔民转产转业,激活渔区经济,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一项重大举措。从而转变观念,树立信心,充分利用国家海洋产业发展导向和宏观调控的有利时机,积极投身于渔港经济区建设,走出一条渔、工、贸、游一体化的新路子,打造渔区经济的新亮点。 
二是组建机构,统筹规划。建设渔港经济区涉及计划、国土、建设、海洋、旅游等多个部门,建议成立渔港经济区建设领导机构,抽调精兵强将,切实担负起经常性的渔港经济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使各部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当地政府要做好渔港经济区规划,将其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之中,把现代渔港建设同城镇建设、渔区加工业、商贸业、休闲旅游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临港型工业,突出滨海旅游业及渔用物资加工业,统筹规划,形成特色。
    三是多方渠道,筹措资金。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关键还是资金问题。要以改革的思路,善于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和补助,多方筹集资金,如将石塘渔港列入国家中心渔港建设规划,农业部可以补助2000-3000万元。要改变单靠财政投入的状况,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投资开发渔港的配套设施项目,花大力气吸引民资投入,成立股份公司,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要努力挖掘渔港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出让,以地聚财。要建立渔港有偿使用制度,对在渔港内进行渔船停泊、避风、装卸或从事其它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收取费用,实现“以港养港”。 
    四是配套产业,加快推进。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药物和海洋功能食品的重点开发,全力打造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着力培育康多利、海源、兴迪等水产龙头企业,使其上规模、上档次。加快推进水产冷冻企业的集聚程度,积极协调银行与冷冻企业关系,扶持一批有潜力、信用好的企业走出困境。积极发展临港型工业,整顿提高船舶修造业,努力培育电子、机械、海洋医药、保健品等工业。不断发展商贸业,海上运输业,完善港区水产品交易网络,把触角伸向大市场,参与国内外市场流通。加速推进石塘千年曙光园的建设,充分挖掘阳光、石头、大海的文化内涵,打造极具渔村特色的滨海旅游业,从而使渔港经济区成为渔业生产、海上运输、旅游休闲和后勤保障的基地,振兴渔区经济。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政协石塘镇联络组组长                 特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